京津冀教育协同新枢纽在京落成 三地共织优质资源网络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近日,北京汇聚高等教育力量成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成为推动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育人的核心引擎。该研究院由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共建,通过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平台,探索区域教育一体化实践路径,其创新模式将为京津冀招商引资营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教环境。
一、紧扣国家战略布局
在国家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教育协同被明确纳入核心任务框架。此前,三地已通过联合教研、课程互认等试点积累协作经验。此次成立的研究院,是对既有协同机制的深化与升级,其定位为“政-校-研-用”四维联动的实体化运作平台,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等核心问题。
二、功能定位多维覆盖
研究院确立四大核心职能:统筹制定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规划;建设跨省域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打造面向教师、管理者的一体化培养基地;构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枢纽。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院特别设立附属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将高校的学科前沿优势与中小学实践场景深度耦合,为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实验场域。
三、创新运行机制突破壁垒
区别于传统合作模式,研究院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项目制运行”。理事会成员覆盖三地教育主管部门代表、高校负责人及基础教育专家,保障决策均衡性;项目团队跨地域组建,聚焦具体攻关方向。例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已启动,未来三地中小学可通过云端调用超万节精品课程,并建立师资联合研修学分互认机制。
四、附属学校建设重塑生态
“协同-联动-共享”专题论坛系统梳理了高校支持附属学校的创新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提出“双导师制”,大学教授定期进入中小学课堂授课并指导教研;河北大学附属学校试点“课题共研”,中学生可参与高校实验室开放课题;天津师范大学构建“师资旋转门”机制,鼓励中小学骨干教师赴高校研修后返岗实践。这种立体化协同显著放大了高校资源辐射半径。
五、优质资源流动全面激活
研究院正推动三地联合编制《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录》,涵盖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创新实验室资源、天津市职业院校的特色实训基地、河北省高校的科普场馆等类别。物理空间的阻隔被数字化平台打破,如保定某县域中学的科技社团通过预约系统,成功利用天津师范大学3D打印实验室完成创新项目,资源流通效率显著提升。
六、基础教育公平再发力
依托研究院监测网络,三地将建立教育质量动态数据库,精准识别发展薄弱区域。高校团队将组建“帮扶联盟”,定向输出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专业服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团队已对接承德山区学校,定制乡土研学课程;河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驻点雄安新建学校,系统性提升管理标准。
七、教育智库赋能科学决策
作为三地首个实体化教育协同研究机构,研究院将整合高校研究力量,针对跨区域学区制管理、新高考改革衔接、产教融合等课题开展专题攻关。其年度发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白皮书》将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参考依据,推动协作机制向制度化、精细化演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的实体化运行,标志着区域教育协作进入机制化、平台化、纵深化新阶段。随着三地教育资源的深度交融与创新裂变,将加速形成“目标同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教育新生态,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构筑强力人才基石与创新沃土。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