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教育协同新枢纽在京落成 三地共织优质资源网络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近日,北京汇聚高等教育力量成立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成为推动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育人的核心引擎。该研究院由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共建,通过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融合平台,探索区域教育一体化实践路径,其创新模式将为京津冀招商引资营造更具竞争力的科教环境。
一、紧扣国家战略布局
在国家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教育协同被明确纳入核心任务框架。此前,三地已通过联合教研、课程互认等试点积累协作经验。此次成立的研究院,是对既有协同机制的深化与升级,其定位为“政-校-研-用”四维联动的实体化运作平台,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等核心问题。
二、功能定位多维覆盖
研究院确立四大核心职能:统筹制定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规划;建设跨省域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打造面向教师、管理者的一体化培养基地;构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枢纽。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院特别设立附属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将高校的学科前沿优势与中小学实践场景深度耦合,为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实验场域。
三、创新运行机制突破壁垒
区别于传统合作模式,研究院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项目制运行”。理事会成员覆盖三地教育主管部门代表、高校负责人及基础教育专家,保障决策均衡性;项目团队跨地域组建,聚焦具体攻关方向。例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已启动,未来三地中小学可通过云端调用超万节精品课程,并建立师资联合研修学分互认机制。
四、附属学校建设重塑生态
“协同-联动-共享”专题论坛系统梳理了高校支持附属学校的创新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提出“双导师制”,大学教授定期进入中小学课堂授课并指导教研;河北大学附属学校试点“课题共研”,中学生可参与高校实验室开放课题;天津师范大学构建“师资旋转门”机制,鼓励中小学骨干教师赴高校研修后返岗实践。这种立体化协同显著放大了高校资源辐射半径。
五、优质资源流动全面激活
研究院正推动三地联合编制《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录》,涵盖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创新实验室资源、天津市职业院校的特色实训基地、河北省高校的科普场馆等类别。物理空间的阻隔被数字化平台打破,如保定某县域中学的科技社团通过预约系统,成功利用天津师范大学3D打印实验室完成创新项目,资源流通效率显著提升。
六、基础教育公平再发力
依托研究院监测网络,三地将建立教育质量动态数据库,精准识别发展薄弱区域。高校团队将组建“帮扶联盟”,定向输出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专业服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团队已对接承德山区学校,定制乡土研学课程;河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驻点雄安新建学校,系统性提升管理标准。
七、教育智库赋能科学决策
作为三地首个实体化教育协同研究机构,研究院将整合高校研究力量,针对跨区域学区制管理、新高考改革衔接、产教融合等课题开展专题攻关。其年度发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白皮书》将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参考依据,推动协作机制向制度化、精细化演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的实体化运行,标志着区域教育协作进入机制化、平台化、纵深化新阶段。随着三地教育资源的深度交融与创新裂变,将加速形成“目标同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教育新生态,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构筑强力人才基石与创新沃土。
一、紧扣国家战略布局
在国家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京津冀教育协同被明确纳入核心任务框架。此前,三地已通过联合教研、课程互认等试点积累协作经验。此次成立的研究院,是对既有协同机制的深化与升级,其定位为“政-校-研-用”四维联动的实体化运作平台,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创新要素流动不畅等核心问题。
二、功能定位多维覆盖
研究院确立四大核心职能:统筹制定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规划;建设跨省域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打造面向教师、管理者的一体化培养基地;构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枢纽。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院特别设立附属学校发展研究中心,将高校的学科前沿优势与中小学实践场景深度耦合,为教育模式创新提供实验场域。
三、创新运行机制突破壁垒
区别于传统合作模式,研究院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项目制运行”。理事会成员覆盖三地教育主管部门代表、高校负责人及基础教育专家,保障决策均衡性;项目团队跨地域组建,聚焦具体攻关方向。例如,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项目已启动,未来三地中小学可通过云端调用超万节精品课程,并建立师资联合研修学分互认机制。
四、附属学校建设重塑生态
“协同-联动-共享”专题论坛系统梳理了高校支持附属学校的创新路径:首都师范大学提出“双导师制”,大学教授定期进入中小学课堂授课并指导教研;河北大学附属学校试点“课题共研”,中学生可参与高校实验室开放课题;天津师范大学构建“师资旋转门”机制,鼓励中小学骨干教师赴高校研修后返岗实践。这种立体化协同显著放大了高校资源辐射半径。
五、优质资源流动全面激活
研究院正推动三地联合编制《京津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录》,涵盖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创新实验室资源、天津市职业院校的特色实训基地、河北省高校的科普场馆等类别。物理空间的阻隔被数字化平台打破,如保定某县域中学的科技社团通过预约系统,成功利用天津师范大学3D打印实验室完成创新项目,资源流通效率显著提升。
六、基础教育公平再发力
依托研究院监测网络,三地将建立教育质量动态数据库,精准识别发展薄弱区域。高校团队将组建“帮扶联盟”,定向输出课程开发、校园文化建设等专业服务。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团队已对接承德山区学校,定制乡土研学课程;河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驻点雄安新建学校,系统性提升管理标准。
七、教育智库赋能科学决策
作为三地首个实体化教育协同研究机构,研究院将整合高校研究力量,针对跨区域学区制管理、新高考改革衔接、产教融合等课题开展专题攻关。其年度发布的《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白皮书》将成为政策制定的核心参考依据,推动协作机制向制度化、精细化演进。
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研究院的实体化运行,标志着区域教育协作进入机制化、平台化、纵深化新阶段。随着三地教育资源的深度交融与创新裂变,将加速形成“目标同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区域教育新生态,为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构筑强力人才基石与创新沃土。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京资本市场监管升级 全力以赴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2025-09-08
金融街定制化帮扶计划启动 政企联动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2025-09-08
京承影视产业基地蓝图绘就 临空经济区联动发展新引擎
2025-09-08
京东数科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北京金融科技企业引关注
2025-09-08
京沪渝营商高地共探改革新路 全国推进会锚定服务升级
2025-09-08
京沪粤浙互联网人才高地引领区域经济创新与产业园增长
2025-09-08
京津冀联合打造信用互通新机制 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025-09-08
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落户朝阳区 深化区域协作
2025-09-08
慕田峪长城国际休闲度假区升级 打造无障碍文旅新标杆
2025-09-08
密云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双轮驱动 区域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2025-09-08
南太平洋六国联合亮相北京 共拓旅游与基建合作新机遇
2025-09-08
宁波(北京)投洽会签约重大项目 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2025-09-08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