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构建商标共护新机制 三地协同助推区域招商引资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一、战略背景与政策框架
随着《京津冀商标保护区域合作备忘录》落地实施,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正式建立跨区域协作体系。该框架以“一地认定、区域共认、异地联保”为核心,打通著名商标互认通道,并通过执法联动、信息共享、驰名商标联合申报等机制,强化区域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此举显著降低企业维权成本,为吸引投资与产业布局奠定法治基础。
二、著名商标异地保护机制落地
三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建立著名商标名录动态交换平台,实现跨区域实时互认。例如,北京市认定的“老字号”品牌在河北省、天津市直接享有同等保护待遇;河北省评选的科技类商标进入京、津市场时,侵权行为将由当地监管部门快速响应处置。该机制解决企业跨省经营时重复认定、保护滞后等问题,近千家企业纳入首批名录互认体系。
三、执法协作实现精准打假
为应对跨区域制售假货链条,京津冀建立案件线索移送、证据互认、联合执法三大规范:
1. 设立三地商标侵权线索数据库,实现案件24小时线上移交;
2. 跨省取证结果互认,缩短调查周期超50%;
3. 针对服装、食品、电子产品等重点行业开展“护航”专项行动,2021年至2023年联合查处案件逾3000件,案值超5亿元。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题报告将此列为区域执法典范。
四、冬奥标志保护形成协作样板
依托合作机制,三地专项构建冬奥知识产权保护“防火墙”:
1. 联合发布《冬奥标志保护指引》,明确会徽、吉祥物等8类标志使用规范;
2. 设立侵权商品溯源平台,对特许生产商实施三地同步备案核查;
3. 建立场馆周边200公里快速响应圈,2022年赛事期间查处违规商品1.2万件。国际奥委会评估报告称此模式为“大型赛事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实践”。
五、区域经济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区域商标协作使京津冀企业品牌价值年均提升12%,技术密集型产业商标注册量增长23%。河北省曹妃甸自贸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等园区依托新机制,引进知名品牌区域总部47家。研究机构分析指出,商标保护一体化助推三地产业错位发展——北京聚焦科技创新品牌、河北强化制造业品牌、天津培育港口贸易品牌,形成差异化招商引资竞争力。
六、制度创新引领全国实践
当前协作机制已衍生三大标准范式:
1. 跨省名录互认技术标准被长江经济带11省市采纳;
2. 执法证据互认规则写入《商标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
3. 冬奥保护经验将应用于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国际活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支持京津冀探索商标信用评价、海外维权互助等深度合作,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