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本市场监管升级 全力以赴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上市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8日
为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力,监管部门近期部署上市公司监管重点工作,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资本市场改革核心任务,通过完善制度安排、化解风险隐患、深化市场改革等举措,夯实市场健康运行基础,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锚定核心任务,夯实高质量发展制度基石
监管部门明确,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需以制度改革为核心抓手,聚焦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在退市机制建设方面,全面贯彻退市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强化退市执行等举措,着力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推动长期绩差、违法违规的公司依法退出市场,为优质企业腾出资源空间。针对历史遗留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坚决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严厉打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非经营性占用、违规担保等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财务稳健性。同时,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为目标,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机制,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推动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促进形成规范透明、权责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筑牢风险防线,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风险防控仍是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监管部门强调,要持续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隐患,重点关注股票质押风险,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高比例质押公司风险处置,支持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协商展期、续贷,避免简单平仓引发市场波动,确保质押风险稳定可控不反弹。对经营持续亏损、现金流紧张、债务压力较大的重点公司保持监管敏感性,建立“一企一策”风险处置台账,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介入指导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化解危机,防止风险传导扩散。同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以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核心,严厉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典型案例及时曝光,形成有效震慑,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市场信心。
三、聚焦实体需求,深化市场化改革赋能
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根本使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监管部门提出,要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监管机制,支持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并购、跨界整合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避免盲目跨界、脱实向虚,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与国资国企改革协同推进,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等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强化基础支撑,提升监管效能与协同
夯实监管基础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保障,需从法规体系、监管机制、协同治理等多方面发力。监管部门表示,将系统梳理整合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对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评估和修订完善,消除制度冲突和监管空白,形成科学完备、协调统一的制度框架,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依据。完善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实现“科技赋能监管”。深化与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比如加强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上市公司风险排查和处置;与财政、税务、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针对特定行业风险开展专项治理,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发挥自律组织作用,支持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合规意识,提升自我约束能力。
五、锻造专业队伍,夯实监管能力保障
监管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成效。监管部门强调,要着力锻造一支忠专实的上市公司监管条线“专门家”队伍。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对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监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围绕财务会计、法律合规、行业分析、风险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系统性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监管人员应对复杂市场情况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严监管、强监管”理念,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组织支撑。
通过上述多维度举措的协同推进,监管部门正以系统性思维和务实行动,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为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奠定坚实基础,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锚定核心任务,夯实高质量发展制度基石
监管部门明确,推动上市公司质量提升需以制度改革为核心抓手,聚焦重点任务落地见效。在退市机制建设方面,全面贯彻退市制度改革方案,通过完善退市标准、简化退市流程、强化退市执行等举措,着力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推动长期绩差、违法违规的公司依法退出市场,为优质企业腾出资源空间。针对历史遗留的资金占用、违规担保问题,坚决打好“清欠解保”攻坚战,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严厉打击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通过非经营性占用、违规担保等方式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维护上市公司独立法人地位和财务稳健性。同时,深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提升公司治理有效性为目标,督促上市公司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运作机制,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推动独立董事制度改革,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知情权、参与权和收益权,促进形成规范透明、权责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
二、筑牢风险防线,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面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风险防控仍是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监管部门强调,要持续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隐患,重点关注股票质押风险,通过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推动高比例质押公司风险处置,支持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协商展期、续贷,避免简单平仓引发市场波动,确保质押风险稳定可控不反弹。对经营持续亏损、现金流紧张、债务压力较大的重点公司保持监管敏感性,建立“一企一策”风险处置台账,加强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介入指导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方式化解危机,防止风险传导扩散。同时,强化信息披露监管,以信息披露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核心,严厉打击虚假陈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典型案例及时曝光,形成有效震慑,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市场信心。
三、聚焦实体需求,深化市场化改革赋能
服务实体经济是资本市场的根本使命,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需与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监管部门提出,要继续深化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优化监管机制,支持上市公司通过产业并购、跨界整合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上市公司围绕主业开展并购重组,避免盲目跨界、脱实向虚,引导资金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与国资国企改革协同推进,支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激励等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增强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导上市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科技型、创新型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优做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好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四、强化基础支撑,提升监管效能与协同
夯实监管基础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保障,需从法规体系、监管机制、协同治理等多方面发力。监管部门表示,将系统梳理整合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体系,对现行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评估和修订完善,消除制度冲突和监管空白,形成科学完备、协调统一的制度框架,为监管工作提供明确依据。完善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前瞻性,实现“科技赋能监管”。深化与相关部委、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协作,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比如加强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金融监管部门的联动,共同开展上市公司风险排查和处置;与财政、税务、行业主管部门协同,针对特定行业风险开展专项治理,形成“监管合力”。同时,发挥自律组织作用,支持证券交易所、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上市公司强化合规意识,提升自我约束能力。
五、锻造专业队伍,夯实监管能力保障
监管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的成效。监管部门强调,要着力锻造一支忠专实的上市公司监管条线“专门家”队伍。加强政治建设,坚持党对监管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监管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强化专业能力培养,围绕财务会计、法律合规、行业分析、风险处置等重点领域,开展系统性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提升监管人员应对复杂市场情况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加强作风建设,树立“严监管、强监管”理念,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对监管过程中出现的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监管铁军,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组织支撑。
通过上述多维度举措的协同推进,监管部门正以系统性思维和务实行动,推动上市公司质量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为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奠定坚实基础,为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铁路枢纽扩容加速 招商引资迎关键机遇
2025-09-09
未来科学城创新引擎驱动绿色冬奥新里程
2025-09-09
中信资本引领麦记中国下沉三四线新战略
2025-09-09
北京绘就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路线图 强化招商引资与创新布局
2025-09-09
长三角制造业扩张态势延续 结构优化成转型亮点
2025-09-09
顺义打造上市企业总部高地 构建产融结合新生态
2025-09-09
顺义大龙绿港物业以科学管理赋能社区服务新标杆
2025-09-09
顺义服务业扩大开放七创典范引领招商引资新格局
2025-09-09
顺义会展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2025-09-09
顺义区构建微监网络引领精准治污提升环境促招商
2025-09-09
顺义区开通绿色通道保障航空发动机集团高效入驻
2025-09-09
顺义区推进重点商业项目建设 提升区域服务能级
2025-09-09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