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兴产业支撑作用凸显 创新动能引领高质量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6日
北京上半年经济延续平稳向好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40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持续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主导增长态势
从产业结构看,北京经济呈现“三产引领、新兴驱动”的鲜明特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198.2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八成,其中新兴服务业成为增长主力。第二产业增加值2159.1亿元,同比增长5.1%,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增速显著高于工业平均水平,拉动作用突出。第一产业增加值49.5亿元,下降1.4%,降幅较上年收窄0.8个百分点,农业现代化转型稳步推进。整体来看,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推动产业结构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方向演进。
二、高技术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占比持续提升
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23.7%,较上年全年提高1个百分点,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的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释放,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15.8%,较上年全年提高0.4个百分点,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两大产业合计占比接近四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三、创新生态体系完善,为新兴产业注入核心动能
创新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北京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强化科技研发投入,为新兴产业提供强劲支撑。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全国领先,基础研究占比稳步提升,一批国家级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机制不断完善。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成果和领军企业,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持续提高。创新人才集聚效应显著,高端人才净流入态势稳定,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
四、招商引资精准发力,集聚新兴产业优质资源
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北京聚焦重点领域,优化招商策略,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地。围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引进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和项目,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业集群竞争力。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了对新兴产业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五、数字经济引领发展,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形态,在北京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数字产业化步伐加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保持高速增长,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不断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智能工厂、智慧零售、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有效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5G基站、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密度位居全国前列,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绿色低碳产业崛起,助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北京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节能技术、环保装备、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创新成果丰硕,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绿色生活方式加快推广,带动绿色消费需求增长,形成了“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基础夯实
尽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但投资方向更趋优化,重点向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倾斜。基础设施投资中,交通、能源、水务、绿化等领域投资1113.9亿元,同比增长21.8%,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完善的硬件支撑。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保障性住房投资占比23.1%,较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民生保障力度加大,为新兴产业人才安居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新兴产业领域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技术改造投资占比提升,有效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八、消费市场活力迸发,新兴消费与产业协同发展
市场总消费额实现11183.2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快于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巩固。新兴消费成为消费增长的主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线上线下融合消费持续深化。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品质、个性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需求旺盛,反向拉动新兴产业供给创新,形成“消费引领生产、生产促进消费”的良性互动格局,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九、区域协同发展深化,新兴产业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北京充分发挥“一核”引领作用,与周边地区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合作不断深化。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创新资源、共推技术标准等方式,推动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内合理布局、错位发展。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创新平台的辐射带动效应持续释放,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在区域内有序流动,形成了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兴产业生态,提升了区域整体竞争力。
十、政策支持体系健全,为新兴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北京持续完善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在财政支持方面,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新兴产业研发、产业化、市场推广等环节的支持力度;在税收优惠方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在金融服务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企业的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产业基金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要素保障方面,加强土地、能源、人才等要素的统筹配置,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十一、开放合作水平提升,新兴产业融入全球产业链
北京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新兴产业开放合作水平不断提升。通过举办高水平国际展会、学术会议等活动,加强与全球顶尖创新机构、企业的交流合作,吸引国际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同时,支持本土新兴产业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技术研发合作和市场拓展,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开放合作的深化,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国际化元素,增强了发展活力。
十二、未来发展态势稳健,新兴产业引领高质量发展方向
从经济运行趋势看,北京经济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持续提升,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不断提高。同时,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持续改善,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新兴产业高地的地位将更加巩固,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