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行动纲要发力高精尖 五大产品体系构建产业新优势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5日
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北京发布行动纲要,聚焦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设计创意、名优民生五类高精尖产品,通过分类引导存量产业转型、实施八大产业生态专项及配套政策支持,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产业向“高精尖”跃升,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五类高精尖产品:锚定产业升级方向
行动纲要明确,五类高精尖产品是北京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抓手,旨在通过差异化发展,形成覆盖产业制高点、国家战略需求、制造业服务化、轻资产化及民生保障的全链条产品体系。
1. 创新前沿产品:抢占产业制高点
此类产品聚焦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重点发展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及产品。北京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创新优势,推动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加快实验室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力争在若干前沿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2. 关键核心产品:筑牢国家战略根基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主攻集成电路、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卡脖子”领域。通过强化产学研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为航天、航空、能源等国家重点产业提供核心支撑。
3. 集成服务产品: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以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为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总集成总承包等集成服务产品。鼓励制造企业从单一产品提供者向“产品+服务”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延伸产业链价值环节,提升产业附加值。
4. 设计创意产品:激活产业轻资产化动能
聚焦工业设计、文创设计、数字内容等领域,推动设计与制造、文化、科技跨界融合。支持企业通过原创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品牌,推动产业从“重资产、重生产”向“轻资产、重创意”转变。
5. 名优民生产品:保障高品质生活需求
立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绿色智能家电、健康食品等名优民生产品。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提升,培育一批市场认可度高、具有区域特色的“北京名优”品牌,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
二、分类引导存量产业:“三个一批”推动“三个转变”
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质量,行动纲要提出“关停淘汰一批、转移疏解一批、改造升级一批”的分类引导策略,推动存量产业实现“转领域、转空间、转动力”。
1. 关停淘汰一批:清退低效落后产能
针对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制造业,依法依规实施关停淘汰,腾退土地、能耗等要素资源,为高精尖产业腾出发展空间。同时,严格执行环保、能耗等标准,倒逼产业结构优化。
2. 转移疏解一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围绕疏解非首都功能,引导不符合北京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向津冀及周边地区转移,推动产业链跨区域协同。通过建立产业转移对接机制,支持企业在转移过程中实现技术升级和模式创新,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3. 改造升级一批:注入创新发展动能
对仍具发展潜力的传统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升级等方式,推动其向高精尖领域转型。支持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老树发新芽”。
三、八大产业生态专项:构建协同发展格局
行动纲要聚焦新能源智能汽车、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自主可控信息系统、云计算与大数据、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八大领域,实施新产业生态专项,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 新能源智能汽车: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依托北京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领域的研发优势,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车规级芯片。建设高水平测试示范区和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整车企业与科技企业深度合作,形成涵盖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
2. 集成电路: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
聚焦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核心环节,支持企业开展先进工艺研发和特色工艺创新。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完善EDA工具、IP核等产业支撑体系,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3. 智能制造系统和服务: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发展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等智能制造装备及系统,培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服务商。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柔性化水平。
4. 自主可控信息系统: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围绕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以及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关键硬件,加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产品体系,保障金融、能源、交通等关键领域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云计算与大数据:建设数字经济核心载体
支持云计算平台建设和大数据技术研发,发展弹性计算、分布式存储等云服务,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政务数据、行业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据赋能千行百业,打造全国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6. 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拓展数字应用新场景
聚焦5G/6G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发展沉浸式体验、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等新业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场景落地,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7. 新一代健康诊疗与服务:创新医疗健康模式
发展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数字健康等领域,支持医疗机构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广智慧医疗服务,建设健康大数据平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普惠性。
8. 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培育空天经济新增长点
围绕商业航天、卫星导航、通用航空等领域,发展卫星研制、发射服务、导航应用等产品及服务。建设通用机场和卫星产业园区,推动空天技术在交通、农业、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打造空天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四、配套政策体系:强化要素保障支撑
为确保行动纲要落地见效,北京从人才、资金、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构建全方位配套政策体系,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人才支撑:集聚高端创新人才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内外顶尖科学家、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提供住房、子女教育、医疗等配套保障,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
2. 资金支持:加大产业投入力度
设立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资。对企业研发投入、技术改造、市场开拓等给予资金补贴,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
3. 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支持企业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鼓励产学研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和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4. 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险等金融服务模式,支持企业通过知识产权作价入股、许可转让等方式实现价值增值。
通过上述举措,北京正加快推动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逐步实现“在北京制造”向“由北京创造”的跨越,为全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北京样板”。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