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招商引资提速 稳外资政策筑牢开放新支点

外商投资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我国“稳外资”系列政策正加速落地,从中央到地方密集推出制度型开放举措,中西部地区凭借政策红利与区位优势,成为招商引资新热土,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政策体系法治化升级,夯实外资发展制度基石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外资政策体系法制化建设,以制度型开放保障外资稳定发展。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的单独准入限制,确保市场准入内外资标准一致。同时,修订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拓宽外资发展空间。制度层面的持续优化,为外资企业营造了更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二、区域开放布局优化,中西部迎来政策叠加机遇
在全国开放格局中,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相关部门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适用于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和海南省的目录新增多条鼓励条目,重点支持地方发挥特色资源优势,促进沿边开发开放,加强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投资合作,培育外向型产业集群。这一调整使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特色产业方面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与东部地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开放格局。
三、地方精准施策,激活中西部招商引资内生动力
面对政策机遇,中西部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落实举措。山西建立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工作机制,确保外资准入流程规范透明;河南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简化外资项目审批流程;宁夏持续扩大内陆开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业合作。各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精准对接外资需求,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四、外资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特征凸显
随着“稳外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我国外资流入呈现稳中有进、结构优化的态势。近年数据显示,全国实际使用外资保持增长,其中中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映出外资对中西部发展前景的信心。从投资领域看,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外资占比不断提升,外资正从传统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高端制造、现代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五、区位优势深度释放,中西部成外资布局新选择
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不断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中西部从内陆腹地变为开放前沿,重庆、成都、西安等中心城市形成国际化交通枢纽,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降低了物流成本,为外资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供便利。同时,中西部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相对较低,在承接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吸引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此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
六、营商环境对标国际,增强外资发展信心
中西部地区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压缩外资企业开办时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落实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降低外资企业运营成本。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使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增强,成为外资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七、产业集群效应显现,提升外资根植性
依托优势产业目录引导,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在现代农业领域,河南、湖北等地吸引外资发展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在先进制造业领域,重庆、四川聚焦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形成研发、生产、配套一体化产业生态;在生态环保领域,云南、贵州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吸引外资参与生态旅游、节能环保项目建设。产业集群的形成降低了企业协作成本,增强了外资企业的根植性和竞争力。
八、未来展望:中西部吸收外资潜力加速释放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短板持续补齐,叠加“稳外资”政策的持续发力,吸收外资有望再上台阶。未来,中西部地区将进一步发挥“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作用,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互联互通;聚焦重点产业精准招商,提升外资质量和效益;深化与东部地区的协同开放,形成东中西联动、陆海内外统筹的开放新格局,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