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启动建设 总投资近800亿助力区域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4日
北京新机场2014年启动建设,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工程,招商引资成果显著,总投资近800亿元,分南北航站区两期推进,创新采用“三纵一横”跑道布局,2019年建成投产后,成为集航空、高铁、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枢纽,对提升区域交通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项目建设的战略背景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航空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现有机场容量趋于饱和,空域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国家将北京新机场建设纳入重大发展战略,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旨在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航空运输体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提升国家航空运输网络的整体竞争力。
二、规划设计的创新突破
北京新机场采用分期建设模式,分为南北航站区两期推进。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北航站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初期航空运输需求;二期工程预留南航站区发展空间,可根据未来需求逐步扩展。在跑道布局上,创新设计“三纵一横”格局,这一方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四条跑道分别适应不同风向和空域条件,可实现独立运行、减少相互干扰,能提供多种放行方案,有效提升空域利用率和航班起降效率,缓解京津地区空域资源紧张的矛盾。航站楼设计融合绿色、智能理念,采用先进工艺流程,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升出行体验,同时严格遵循绿色建筑标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三、建设实施的推进过程
2014年项目启动后,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工程实施,在地质勘察、工程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攻克多项难题。针对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先进地基处理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BIM技术、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全过程的精准管控。同步推进配套交通设施建设,包括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打造“空地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机场与北京中心城区及天津、河北等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
四、投产后的运营效益
2019年北京新机场建成投产后,有效缓解了北京现有机场的运输压力,显著提升了区域航空运输能力。机场投运初期即开通多条国内外航线,连接全球主要城市和国内重点区域,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机场实现航空、高铁、地铁、公路等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机场运营带动了航空维修、物流、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周边区域,形成了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集聚区,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五、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加强了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地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机场周边规划建设的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同时,机场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了区域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
针对京津地区空域资源紧张的现状,北京新机场“三纵一横”跑道布局充分考虑了空域运行效率。四条跑道可独立承担不同方向的航班起降任务,减少航班延误,提升空域容量。通过与空管部门协同优化飞行程序,实现了新机场与周边机场的空域协同运行,形成互补联动的航空运输网络。这一布局不仅满足了当前航空运输需求,也为未来航空业务量增长预留了充足空间,为我国大型机场空域规划提供了创新范例。
七、绿色建设的实践探索
北京新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广泛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航站楼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减少空调和照明能耗;场道工程选用环保材料,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配套建设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等,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举措使北京新机场成为绿色建筑的示范工程,为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借鉴。
八、综合交通的融合发展
北京新机场构建了“五纵两横”综合交通网络,实现航空与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机场内部设置一体化交通中心,旅客可在此完成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换乘时间大幅缩短。高铁和城际铁路从机场地下穿行,实现“飞机+高铁”的无缝衔接,极大拓展了机场的服务半径,使天津、河北等周边城市居民能够便捷享有机场服务,推动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一小时交通圈。
九、国际枢纽的功能提升
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北京新机场着力打造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重点加密与国际主要航空枢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连接。机场配备先进的通关设施和智能化服务系统,提升国际旅客通关效率和出行体验。同时,加强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合作,吸引基地航空公司入驻,培育航空运输市场,逐步提升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枢纽地位,为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十、项目建设的经验启示
北京新机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理念,在项目管理、技术应用、综合交通融合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了高效的协调机制;注重科技创新,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旅客需求。这些经验为我国后续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彰显了我国在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实力。
一、项目建设的战略背景
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航空运输需求持续增长,现有机场容量趋于饱和,空域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需要,国家将北京新机场建设纳入重大发展战略,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旨在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航空运输体系,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提升国家航空运输网络的整体竞争力。
二、规划设计的创新突破
北京新机场采用分期建设模式,分为南北航站区两期推进。一期工程重点建设北航站区及相关配套设施,满足初期航空运输需求;二期工程预留南航站区发展空间,可根据未来需求逐步扩展。在跑道布局上,创新设计“三纵一横”格局,这一方案在国内尚属首次,四条跑道分别适应不同风向和空域条件,可实现独立运行、减少相互干扰,能提供多种放行方案,有效提升空域利用率和航班起降效率,缓解京津地区空域资源紧张的矛盾。航站楼设计融合绿色、智能理念,采用先进工艺流程,缩短旅客步行距离,提升出行体验,同时严格遵循绿色建筑标准,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三、建设实施的推进过程
2014年项目启动后,建设单位严格按照规划要求推进工程实施,在地质勘察、工程建设、技术应用等方面攻克多项难题。针对场地地质条件复杂的特点,采用先进地基处理技术,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推广应用BIM技术、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全过程的精准管控。同步推进配套交通设施建设,包括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打造“空地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实现机场与北京中心城区及天津、河北等周边城市的快速通达。
四、投产后的运营效益
2019年北京新机场建成投产后,有效缓解了北京现有机场的运输压力,显著提升了区域航空运输能力。机场投运初期即开通多条国内外航线,连接全球主要城市和国内重点区域,旅客吞吐量逐年增长。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机场实现航空、高铁、地铁、公路等交通方式的无缝换乘,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同时,机场运营带动了航空维修、物流、商贸等相关产业发展,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周边区域,形成了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集聚区,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五、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和运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通过优化区域交通布局,加强了北京与天津、河北等地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机场周边规划建设的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高端制造、科技创新等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优化。同时,机场的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促进了区域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京津冀地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空域资源的优化利用
针对京津地区空域资源紧张的现状,北京新机场“三纵一横”跑道布局充分考虑了空域运行效率。四条跑道可独立承担不同方向的航班起降任务,减少航班延误,提升空域容量。通过与空管部门协同优化飞行程序,实现了新机场与周边机场的空域协同运行,形成互补联动的航空运输网络。这一布局不仅满足了当前航空运输需求,也为未来航空业务量增长预留了充足空间,为我国大型机场空域规划提供了创新范例。
七、绿色建设的实践探索
北京新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广泛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航站楼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设计,减少空调和照明能耗;场道工程选用环保材料,降低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配套建设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太阳能发电设施等,实现能源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些举措使北京新机场成为绿色建筑的示范工程,为我国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了借鉴。
八、综合交通的融合发展
北京新机场构建了“五纵两横”综合交通网络,实现航空与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等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机场内部设置一体化交通中心,旅客可在此完成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换乘时间大幅缩短。高铁和城际铁路从机场地下穿行,实现“飞机+高铁”的无缝衔接,极大拓展了机场的服务半径,使天津、河北等周边城市居民能够便捷享有机场服务,推动形成以机场为核心的一小时交通圈。
九、国际枢纽的功能提升
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北京新机场着力打造通达全球的航线网络,重点加密与国际主要航空枢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连接。机场配备先进的通关设施和智能化服务系统,提升国际旅客通关效率和出行体验。同时,加强与国内外航空公司的合作,吸引基地航空公司入驻,培育航空运输市场,逐步提升在全球航空网络中的枢纽地位,为北京建设国际交往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十、项目建设的经验启示
北京新机场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协同推进的理念,在项目管理、技术应用、综合交通融合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形成了高效的协调机制;注重科技创新,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旅客需求。这些经验为我国后续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也彰显了我国在重大工程建设领域的综合实力。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坤鼎园区战略深耕京津冀辐射全国 前瞻布局沪蓉双城产业高地
2025-09-04
李克强吉隆坡呼吁加速RCEP谈判 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025-09-04
京企携手大同共建文化旅游新高地 十家企业签约赋能产业转型
2025-09-04
临空经济核心区税收增长显著 航空金融新兴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2025-09-04
永清白沟迎浙商服装产业转移新浪潮
2025-09-04
北京市大兴区依托动态数据库强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全链条监管
2025-09-04
北京银行中关村小巨人创客中心启用 打造科创企业孵化新平台
2025-09-04
北京政府购买服务四年投入600亿 推动治理效能与民生改善
2025-09-04
北京中关村低空飞行安全大会促进通航产业招商引资及规范发展
2025-09-04
北汽集团新能源产业布局加速 莱西制造基地领衔全国产能升级
2025-09-04
北京通州加速医疗资源升级 八大医疗机构建设引航健康副中心
2025-09-04
北京文博会签约额突破977亿元 文化科技融合推动招商引资
2025-09-04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