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助外资企业腾飞

外商投资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北京市高度重视外资企业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为跨国企业深耕本地市场提供全方位保障。作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北京市正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速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一、深化政策体系创新
北京市聚焦外资企业关切,制定发布《促进外商投资条例实施细则》,在投资准入、跨境数据流动、跨境金融等领域实现突破。例如,针对跨国企业研发需求,推出科研设备通关便利化措施,缩短进口设备审批周期超50%;在金融服务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参与QDLP试点,拓宽跨境投融资渠道。北京市发改委牵头建立的"政策会客厅"机制,2023年累计解决外资企业政策咨询诉求427项。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专利预审周期压缩至71天,商标注册审查缩短至4个月。2023年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周期同比缩减32%,建立知识产权纠纷"一站式"调解平台,成功调解国际品牌纠纷案件126起。海淀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帮助科技型外资企业获得融资超15亿元。
三、构建企业服务新机制
全面推行"服务管家"制度,为重点外资企业配备专属联络员,提供从设立登记到生产经营的全周期服务。亦庄经开区创新"跨部门服务包"机制,整合海关、税务等28个部门资源,实现外资企业高频事项"一窗通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国际医院、国际学校等设施,解决外籍员工后顾之忧。
四、拓展开放平台功能
依托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平台,2023年促成外资合作项目签约额达1120亿元。顺义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新增第五航权航线3条,保障跨境电商48小时全球达。中关村软件园设立国际开源创新社区,吸引28家跨国科技企业设立开源实验室。北京市大数据中心牵头建立国际数据交易平台,为外资企业提供合规数据跨境流动解决方案。
五、优化产业协同生态
在高端制造领域,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奔驰、阿斯利康等跨国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形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金融街引入渣打、大摩等国际金融机构设立金融科技实验室;城市副中心建设环球影城产业辐射区,带动45家国际文创企业入驻。北京市经信局联合外资企业建立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2023年促成本土配套率提升至63%。
北京市持续完善外商投资促进体系,通过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疗中心等配套工程,提升国际化生活服务品质。随着营商环境5.0版改革深化实施,北京正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地和集聚地,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新动能。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