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融合共铸产业新棋局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三年来,京津冀三地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以协同创新为引领,通过招商引资精准对接产业资源,重构区域产业链新版图。三省市立足全局优化产业分工,依托科技赋能实现生产要素高效流通,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顶层设计牵引区域产业新格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明确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建立了跨区域产业规划协调机制。北京聚焦科技创新、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天津强化先进制造与航运枢纽优势,河北重点承接转化与产业链配套。三地联合印发产业转移指南,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跨区域简单搬迁,从源头规避产业同质化竞争。国家层面设立专项协调机构,统筹土地、环保、财税政策联动,确保项目落地精准高效。
二、载体创新加速要素跨域流动
高端创新平台成为协同发展主阵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构建“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新模式,累计注册科技企业超4000家,30%核心技术源自北京高校院所。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首创“基地+基金”运营模式,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占比过半。雄安新区科技产业园引入智能制造中试平台,推动北京创新成果在冀就地产业化。区域性技术交易市场年交易额突破百亿元,实现专利共享、标准互认与检测结果三地通用。
三、产业链重构培育集群新优势
三省市共建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6个跨区域产业集群。沧州汽车产业园吸引数十家核心零部件企业,形成整车制造到电池回收的全链条生态。北京大数据总部在张北建立绿色算力基地,津冀企业算力成本降低40%。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引入百万吨级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推动河北钢铁企业转型特种钢材供应。产业链云图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三地8000余家规上企业供需数据,促成配套合作超2000项。
四、双向赋能激活升级新动能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释放产业空间,科研机构在津冀设立分支超150家。天津生物医药共享实验室年均服务河北药企300余次,降低研发成本35%。河北钢铁企业对接京津技术中心开发稀土合金新材料,产品溢价率提升25%。产业基金体系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重点投向京津冀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共性技术领域。
五、制度突破护航深度协同
三地探索税收分享、统计分算机制,破解跨省市合作利益分配难题。人才互认体系覆盖32个专业领域,京津冀科技创新券实现异地兑付。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建立横向补偿机制,保障产业转移与生态优化同步推进。京津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企业数据超亿条,显著降低跨区域交易风险。
六、创新版图显现协同新成效
区域产业梯次格局日益清晰:北京科技服务业占比升至28%,天津航空航天装备产值增长40%,河北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连续领跑全国。三地联合攻关的氢能运输装备、高端医疗设备等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京津冀产业集群协同度居国内城市群首位,世界级先进制造走廊初具雏形。
京津冀产业协同正向制度创新深水区挺进。随着产业生态圈持续优化,“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的黄金链条日益巩固,万亿级产业集群崛起为区域发展提供核心支撑。未来三地将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协同标杆。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