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规上工业绿色转型加速

规模以上 制造业
所属地区:北京-昌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昌平区聚焦绿色发展深化招商引资,前四月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能效水平领跑全区。统计监测显示,今年1至4月,全区3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呈现稳步下降态势,产业结构与能源利用效率同步提升。
一、工业能耗结构深度调整成效显著
昌平区持续推进产业能级提升,高附加值产业比重持续增加。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综合能耗占比保持低位,单位产值能耗远低于传统工业板块;先进制造领域能耗占比相对稳定,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用能效率提升;重点管控的高耗能板块通过工艺革新与清洁能源替代,能耗总量占比呈现逐年收窄趋势。三大板块差异化的发展格局,为区域工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清晰路径。
二、技术赋能驱动用能效率系统性提升
区内制造企业全面推广能源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重点耗能设备实时监测与动态优化。在生物医药、精密仪器等领域,企业投入新型变频设备替换传统电机,年度节电率普遍突破15%;食品加工企业引入余热回收装置,蒸汽利用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汽车零部件厂商应用光储一体化方案,厂区绿电覆盖率超30%。技术节能已成为规上工业企业降低能耗强度的核心手段。
三、政策体系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
昌平区实施重点用能单位"一企一策"改造方案,建立覆盖项目审批、过程监管、结果评估的全周期管理体系。严格新引入项目能耗强度准入标准,优先支持节能技术应用率达标的制造类项目落地。建立区域碳排放智慧监管平台,实现240家重点企业月度排放数据动态追踪。通过绿色金融对接机制,年内促成16家企业获取节能技改专项信贷支持。
四、新兴产业集聚区示范效应持续释放
重点打造的创新产业基地实施能源供应体系优化工程,区域集中供热系统改造后综合热效率提升18%。入驻企业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光伏建筑一体化覆盖率超规划目标20个百分点。园区部署智慧微电网系统,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运行,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达到市级先进水平。基地内企业平均万元产值能耗较全区均值低约12%。
五、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取得阶段性突破
全区工业锅炉煤改气工程完成率已达规划目标95%,年减少燃煤消耗约28万吨。在金属加工领域,12家企业完成电加热工艺替代燃煤冲天炉技术改造,每吨铸件能耗下降逾40%。分布式光伏项目加速铺开,工业厂房屋顶光伏装机容量季度环比增长23%。工业蒸汽管网系统启动多热源联网建设,预计可提升供热系统综合能效15%。
六、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形成标杆梯队
昌平区构建分级培育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中型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体系,小微企业聚焦特定环节绿色升级。目前全区已有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名单,11家通过市级绿色工厂认证,43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示范企业在原材料替代、工艺优化、资源循环等领域形成可复制的技术改造方案,带动产业链协同降碳。
七、循环经济模式拓宽节能降耗路径
重点行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升级行动,装备制造企业废金属回收再利用率达98%,电子企业贵金属回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生物医药园区建成危废集中处置中心,实现有机溶剂再生利用率70%。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生产线正式投产,年处理能力突破120万吨。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技术在化工园区推广应用,水资源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1%。
八、能耗双控制度强化转型升级倒逼机制
昌平区完善覆盖工业企业的能耗总量与强度预警机制,对能效未达标企业实施用能预算分级管理。推出"节能服务券"政策,引导第三方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诊断服务。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评选覆盖8大细分领域,形成对标提升的长效机制。通过市场化手段与行政规制相结合,引导企业将节能降耗转化为自主发展需求。
当前昌平区工业绿色转型已进入深化攻坚阶段,技术节能、结构节能、管理节能的多重路径协同推进,在保持工业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用能效率的持续提升。随着能源数字化转型加速与绿色技术持续迭代,区域工业发展质效有望迈上新台阶。

北京昌平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昌平区产业园区

北京昌平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昌平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