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之都疏解样本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北京坚持在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做"减法",在强化"四个中心"功能上做"加法",通过精准施策推动区域产业升级与空间重塑。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成为撬动高质量协同发展的核心引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要素聚合的突破性进展。
一、战略定位:疏解与强功能的辩证统一
立足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定位,北京系统性退出区域性批发市场、制造业等高聚集低附加值业态。其中,动物园批发市场、永外连发窗帘城等传统商贸集群完成全面腾退,原址转型为金融科技、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载体。数据显示,全市累计疏解升级商品交易市场超千家,为高精尖产业释放土地资源近600万平方米。
二、减法实践: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关键突破
聚焦"大城市病"治理,北京严格执行产业禁限目录,将建材、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津冀转移。以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为例,近八成商户迁至河北白沟、沧州等地,带动当地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步推进交通枢纽功能外溢,将铁路编组站、物流基地迁移至河北高碑店、廊坊,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物流网络,降低中心城区交通负荷率达17%。
三、加法效应:创新驱动的高质量空间重构
腾退空间聚焦高附加值业态培育。中关村西区"创业公社"吸纳全球500余家科创企业入驻,形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策源地;原首钢园区转型为科幻产业集聚区,2023年产值突破百亿。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承接央企总部及研发机构超200家,北京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中津冀占比从2015年不足4%提升至30%,创新走廊格局加速成型。
四、机制创新:区域协同的政策闭环构建
建立跨行政区财税共享机制,对迁至天津曹妃甸、河北正定的企业实施税收分成。北京与河北共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孵化企业超70%为京企子公司;京津冀联合设立百亿级产业引导基金,支持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三地产业链互补项目。跨区域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覆盖企业登记、税务申报等157项事项,营商环境一体化指数提升22.8%。
五、韧性挑战:民生保障与动能转换的平衡
在人口规模调控中强化就业衔接机制。针对批发市场外迁商户,北京联合河北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14万人次,津冀承接区域配套建设保障性住房超10万套。监测显示,2023年京津冀区域全员劳动生产率较2014年增长54%,PM2.5年均浓度下降62%,但医疗教育资源跨省配置效率仍需加强,区域社保转移接续覆盖率待提升至95%以上。
六、未来路径:全球标杆城市的协同治理探索
以雄安新区"空天信息""现代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为牵引,构建"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科技成果跨域产业化体系。在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示范区试点规划、标准、政策"三统一"管理模式,为超大城市群治理提供新范式。区域协同从物理空间疏解迈向制度创新深化,最终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化学反应"。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