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非公经济金融服务升级 城市副中心建设注入民间资本新动能
金融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3日
近日,北京市通过政企协同机制创新,在优化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市工商联与金融监管部门联合举办专题推进会,聚焦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与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出数字化金融对接平台并成立跨所有制投资联盟,为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开辟新路径。
一、小微企业信贷规模持续扩大
上半年北京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显著,22家主要银行小微贷款余额接近4000亿元,增速超25%。尽管申贷成功率同比提升,但融资难问题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此次会议披露,监管部门将通过动态监测贷款审批流程、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等措施,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二、数字化平台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
新上线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采用智能匹配技术,整合了超过200家投资机构的偏好标签与3000余个优质项目信息。该平台具备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基于区块链的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可实时验证企业税务、社保等关键数据;二是线上路演大厅支持企业与金融机构云端对接;三是政策计算器可自动匹配适用扶持措施。测试阶段已促成47亿元意向融资。
三、民间投资联盟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由多家央企牵头,联合地方国企和头部民企组建的投资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等重点领域。联盟将设立专项基金参与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同时建立项目储备库,优先支持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产业园区开发。
四、政策组合拳优化金融服务生态
北京市近期连续出台配套措施:在信贷支持方面,提高小微不良贷款容忍度至3.5个百分点;在担保体系方面,扩大政策性融资担保覆盖面至亿元级项目;在直接融资领域,试点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监管部门强调,将建立融资服务督查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
五、城市副中心建设激活投资新机遇
会议重点推介了运河商务区等三大功能区开发计划,释放出超过18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需求。配套产业政策明确,对入驻企业给予办公用房补贴等12项支持,特别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行政办公区配套商业、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运营。目前已有17个产融合作项目进入实质性洽谈阶段。
此次政银企协同机制的深化,标志着北京市在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方面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数字化工具与组织创新双轮驱动,不仅提升了资本要素配置效率,更为民间投资参与国家战略项目提供了制度化通道。随着各项举措的落地实施,预计年内将带动超千亿元社会资本投入重点领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