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文化系统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

所属地区:北京-昌平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文化资源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昌平通过文物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为招商引资创造优质文化营商环境,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当前文化部门正以系统性措施筑牢安全防线,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
一、构建文物安全长效机制
近年来各地文物安全形势引发广泛关注,北京作为文物大市率先健全保护体系。昌平区立足实际出台系列制度规范,将"五个一"机制作为硬性标准全面推行。通过建立文物消防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安全检查台账、实施季度消防演练等标准化流程,形成全链条管理体系。辖区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同步启用统一制式台账登记系统,实现隐患排查可查证、问题整改可追踪。
二、开展春季安全专项治理
针对季节特性,昌平启动全域文物安全排查整治。组建由文化部门牵头,消防部门、属地政府参与的联合检查组,聚焦重点文保单位实施"过筛式"体检。尤其强化对古建内照明系统改造升级,明确要求所有线路必须套管保护,灯具更换为冷光源设备。检查发现多处违规私接电线、使用高功率取暖器现象,现场监督拆除违规设备27套。同步清理文物本体周边可燃物堆积点15处,消除火灾隐患。
三、强化可移动文物监管
对散存于村镇的可移动文物实施规范化管理。文化部门组织专业力量赴各保管点开展保存环境评估,对不符合恒温恒湿条件的23件套文物进行集中代管。同时为具备保管能力的单位增设24小时电子监控设备189台,签订分级保管责任书41份。建立文物电子档案与实物双重核对机制,实现每件文物定位定责管理。
四、创新技术防护手段
引入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动态管控,在重点文物建筑安装智能电流监测装置112组。该系统可实时感知电路温度异常、用电负荷超标等情况,自动切断故障线路并同步报警。试点区域建成微型消防站37个,储备新型阻燃液剂,配置脉冲气压喷雾装置应对初期火灾。同步开展消防科目实景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联动效能。
五、压实属地管理责任
明确各镇街文物安全管理职责清单,建立文物专管员队伍持证上岗制度。完善"发现问题-移交清单-限期整改-销号验收"闭环机制,将文物安全纳入年度考核指标。在传统村落推广网格化巡查模式,组建义务文保监督队开展日常巡视。文化部门常态化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基层人员隐患辨识能力和文物安全操作规程。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昌平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双轮驱动,织密文物安全防护网络。系列举措既守住了历史文化遗产安全,更为区域营造出"以文促商、商文共荣"的发展环境,使文化底蕴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持续完善的文物安全治理体系,正在成为提升昌平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

北京昌平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北京昌平区产业园区

北京昌平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昌平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