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携手科技部深化协同 共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高地
科技创新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与科技部近日开展高层会商,围绕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创新平台共建、人才引进政策优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等达成合作共识,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与招商引资联动,推动创新资源深度整合,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部市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北京与科技部以此次会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部市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双方合作的核心任务。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研判创新发展态势,统筹推进重点任务落地。在顶层设计层面,联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合作举措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同频共振,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国家层面创新政策与北京地方实践的有机衔接,破解跨部门、跨领域政策壁垒,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制度保障。
二、聚焦核心任务,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
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双方明确重点发力方向。在基础研究领域,支持北京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科学中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基础研究平台,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在战略高技术领域,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空天科技等重点产业,联合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完善“沿途下蛋”机制,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深化区域协同,助力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发展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双方将推动创新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跨区域创新协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地区共享转化。支持北京创新要素向津冀辐射,通过共建科技园区、联合攻关项目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同时,完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检验检测等资源开放共享,降低创新主体合作成本,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效能。
四、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与市场主体活力
为破解人才发展瓶颈,双方将联合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聚焦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群体,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打造国际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链条服务,培育更多创新型市场主体。
五、共建创新平台,夯实科技成果转化基础
双方将联合布局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在基础研究领域,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在应用开发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关键技术工程化;在成果转化领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中试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推动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与运营,提升平台服务辐射能力。
六、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科技冬奥”等重点行动
围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双方将共同推进“科技冬奥”等标志性项目实施。在“科技冬奥”行动中,聚焦智慧场馆、绿色能源、赛事保障等领域,组织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赛事中的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同时,以此为契机,培育冰雪装备、智慧体育等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升级,实现“办赛、营城、兴业”有机统一。
七、深化改革试点,释放中关村创新引领作用
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新一轮改革试点,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试验田”作用。围绕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突破性政策举措,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动中关村与其他区域创新园区联动发展,通过设立分园区、共建创新联盟等方式,辐射带动全国科技创新。同时,支持中关村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八、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
立足全球视野,双方将推动北京深化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科技组织、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举办高水平国际科技会议和创新展会,搭建全球创新成果展示与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落地,与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人才联合培养,提升北京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地位。
九、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双方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地,推动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创新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十、强化政策保障,优化科技创新制度环境
为确保各项合作举措落地见效,双方将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科技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金融支持方面,发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服务体系,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体系,激发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性。同时,建立合作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展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政策举措,确保合作目标如期实现。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部市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北京与科技部以此次会商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部市联动工作机制,明确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双方合作的核心任务。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定期研判创新发展态势,统筹推进重点任务落地。在顶层设计层面,联合制定专项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合作举措与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同频共振,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强化政策协同,推动国家层面创新政策与北京地方实践的有机衔接,破解跨部门、跨领域政策壁垒,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稳定制度保障。
二、聚焦核心任务,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
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双方明确重点发力方向。在基础研究领域,支持北京强化原始创新能力,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和前沿科学中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基础研究平台,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源头供给能力。在战略高技术领域,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空天科技等重点产业,联合组织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完善“沿途下蛋”机制,推动科研院所、高校与产业园区深度合作,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三、深化区域协同,助力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发展
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双方将推动创新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加快建设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跨区域创新协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地区共享转化。支持北京创新要素向津冀辐射,通过共建科技园区、联合攻关项目等方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创新。同时,完善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数据、检验检测等资源开放共享,降低创新主体合作成本,提升区域整体创新效能。
四、优化创新生态,激发人才与市场主体活力
为破解人才发展瓶颈,双方将联合出台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聚焦战略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群体,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配套服务,打造国际一流人才发展环境。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孵化器,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链条服务,培育更多创新型市场主体。
五、共建创新平台,夯实科技成果转化基础
双方将联合布局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全链条。在基础研究领域,支持建设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原始创新策源功能;在应用开发领域,建设一批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关键技术工程化;在成果转化领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中试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同时,推动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吸引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平台建设与运营,提升平台服务辐射能力。
六、服务国家战略,实施“科技冬奥”等重点行动
围绕重大国家战略需求,双方将共同推进“科技冬奥”等标志性项目实施。在“科技冬奥”行动中,聚焦智慧场馆、绿色能源、赛事保障等领域,组织技术攻关与成果应用,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赛事中的示范应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成果。同时,以此为契机,培育冰雪装备、智慧体育等新兴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升级,实现“办赛、营城、兴业”有机统一。
七、深化改革试点,释放中关村创新引领作用
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新一轮改革试点,在科技体制改革中发挥“试验田”作用。围绕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科研经费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重点领域,推出一批突破性政策举措,探索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推动中关村与其他区域创新园区联动发展,通过设立分园区、共建创新联盟等方式,辐射带动全国科技创新。同时,支持中关村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国际影响力,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八、扩大开放合作,提升科技创新国际影响力
立足全球视野,双方将推动北京深化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建设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吸引更多国际科技组织、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落户。举办高水平国际科技会议和创新展会,搭建全球创新成果展示与合作平台。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落地,与沿线国家共建联合实验室、技术转移中心,开展科技人才联合培养,提升北京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节点地位。
九、推动产业升级,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双方将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支持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附加值;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千亿级、万亿级产业集群;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类脑智能、量子信息、空天科技等前沿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高端产业项目落地,推动科技企业集聚发展,形成“创新引领产业、产业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
十、强化政策保障,优化科技创新制度环境
为确保各项合作举措落地见效,双方将强化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在财政支持方面,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优化科技资金使用结构,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金融支持方面,发展科技金融,完善科技信贷、创业投资、科技保险等服务体系,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体系,激发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性。同时,建立合作成效评估机制,定期对合作项目进展进行跟踪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政策举措,确保合作目标如期实现。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高产创建助推西甜瓜产业提质增效
2025-09-02
海淀创新引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9-02
海淀加速构筑金融科技产业新高地
2025-09-02
朝阳总部经济高端发展路径解析
2025-09-02
创意聚京华·设计赋能未来城市
2025-09-02
北京政策调整驱动中央税收激增
2025-09-02
北京政务服务优化助力招商引资
2025-09-02
北京中关村崛起创业服务新生态
2025-09-02
北京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迈新阶
2025-09-02
北京产业升级重塑双创生态版图
2025-09-02
北京市绿色消费扩容促招商引资
2025-09-02
北京通州口岸竣工赋能经贸增长
2025-09-02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