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务管家制度助力招商引资升级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近期北京市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主要领导率队密集开展企业服务走访,推动“服务包”“服务管家”制度落实落细,为各类市场主体排忧解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该机制已成为首都精准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抓手。
一、顶层设计推动服务机制创新
北京市将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环节,系统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服务包”制度正是这一体系中的创新举措,其核心要义在于由政府主动发现并响应企业需求。区别于传统的被动审批模式,该制度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走进企业门,实现“政策找企业”而非“企业找政策”。通过集成各部门服务资源,为企业量身定制包括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要素保障、人才引进等在内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尤其针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对象,匹配“服务管家”提供一对一全周期跟踪服务,确保服务举措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有效扫除阻碍发展的堵点难点。
二、领导垂范引领精准服务升级
市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机制落实,纷纷深入一线调研督办。在科技创新高地中关村科学城,相关领导考察了多家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机构,现场协调解决其高精度地图应用推广中的数据合规性问题,并要求属地部门组建服务专班,建立“需求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加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在新兴的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另一位领导专题调研了迁入新址的网络安全领军企业,针对其提出的员工落户、定制化研发空间需求,当场调度属地主管部门协同研究可行性路径。相关领导在与多家传感器和半导体设计企业座谈时强调,要以“服务包”为抓手,对符合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的民营企业,提供全链条、全周期赋能支持,特别是要借助“多规合一”等改革平台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创新。
三、部门协同形成攻坚破难合力
“服务包”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协同联动。在服务人工智能算法研发企业的实践中,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联合规自、住建等部门开辟了联合审批绿色通道,显著缩短了项目备案周期。司法系统则创新性地将法律风险防控嵌入服务体系,由市级司法机关牵头,为企业提供涵盖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安全合规、劳动争议预防等专项法律咨询及普法培训,显著强化了企业的法律风险“免疫力”。西城区在服务某集团新总部项目时,整合发改、人社、科信等十余个职能部门力量,形成联合工作组驻点对接,高效解决了证照办理、人才住房、政策适配等复合性问题,真正体现了“一口进、一口出,不用跑、办成事”的服务承诺。
四、全域覆盖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服务管家”制度已在北京市全域推广深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产业生态完备优势,重点围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企业,打造集技术转化、中试生产、供应链保障于一体的定制化服务包,加速创新链产业链融合。金融街功能区针对国际金融科技企业发展诉求,构建了涵盖监管沙盒对接、高端人才服务、应用场景开放等专项服务模块。延庆区、怀柔科学城等区域则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为重点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实验设施共享、测试环境搭建等特色支撑服务。各区均建立了由主要领导牵头的“服务管家”协调机制,定期梳理企业共性诉求,推动解决方案向政策化、制度化转化。统计显示,该机制实施以来已响应解决企业诉求超千项,涵盖空间资源匹配、资金扶持申报、产业链对接、人才引进保障、行业准入支持等企业发展的关键维度。
五、长效机制释放发展乘数效应
北京市正持续完善“服务包”制度长效机制建设。一方面,将企业满意度作为评价服务成效的核心标准,建立“诉求收集-精准推送-督促办理-反馈评估”的闭环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服务全程留痕、效果可溯。另一方面,注重提炼归纳优秀服务案例,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措施转化升级为标准化的服务规范。同时着力提升政策触达精准度,组织专业力量梳理汇编惠企政策形成电子指南,并通过“服务管家”开展“送策上门”和定向解读活动。这一系列举措有效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了企业发展预期和投资信心。多家接受服务的高技术企业反馈,“服务管家”不仅解决了具体难题,更在拓展应用场景、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等方面提供了关键性助力,使其能够更专注于核心技术攻关和市场开拓。
伴随“服务包”制度的深化完善,北京正通过政府服务理念与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有力强化了吸引全球高端要素的核心竞争力,为加快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支撑。政企协同、互信共赢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成为激发首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关键保障。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