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川等地返乡创业园激活县域经济新动能
县域经济
区域经济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0日
当前我国县域招商引资环境持续优化,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推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返乡创业热潮蔚然成型。多地通过精准扶持产业链构建与营商环境改善,显著提升了创业成功率和就业吸纳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一、政策体系构筑创业基础框架
国家层面统筹布局返乡创业战略,2015年起连续出台专项指导文件,明确财税优惠、融资担保、土地审批等核心支持措施。地方政府配套制定实施细则,例如河南信阳设立返乡创业专项扶持基金,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贴息贷款;四川巴中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实现工商登记、税务备案等事项“一站式”办理,平均审批时限缩短60%。
二、县域试点孵化产业增长极
全国分三批确立的341个返乡创业试点地区形成示范效应。安徽阜阳试点区聚焦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创业者建立300余家专业合作社,开发即食产品、生物提取等高附加值产业链,带动本地就业率提升19%;贵州安顺打造旅游文创集群,返乡人员依托苗绣、蜡染技艺成立文化企业82家,推动产品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数据显示试点区域市场主体总量年均增速超3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特色产业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返乡创业群体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形成差异化产业形态。在山东菏泽,返乡电商团队依托牡丹产业带,建立“种植基地+网红直播+冷链物流”产销模式,带动6.8万农户户均增收1.2万元;云南普洱创业者引入区块链技术建立茶叶溯源系统,高端茶品溢价空间增长40%,吸引2.3万青年返乡从事茶产业。
四、多维攻坚破解创业发展瓶颈
面对人才与资源约束,浙江湖州联合高校共建乡村振兴学院,开设短视频营销、智能农业等实操课程,年培训超1.5万人次;广东清远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作价入股”模式,23个乡镇盘活闲置土地1560亩用于创业园区建设。在金融领域,江西赣州推出“创业风险共担池”,通过政府增信将小微企业贷款获批率提升至85%。
五、市场协同拓宽商业通路
头部电商平台与县域经济深度耦合产生倍增效应。在陕西武功县,引进电商运营中心后返乡创业者开设网店2400余家,猕猴桃年发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15%;江苏宿迁家具产业带借力数字化供应链,400余家返乡企业实现跨境订单额年增长200%。此类合作推动县域特色产品渗透率提升26个百分点。
六、可持续机制筑牢振兴根基
各地探索长效保障机制:湖北黄冈建立“创业项目库+专家智库”动态跟踪系统,对经营困难企业启动预警帮扶;福建龙岩实施“返乡人才安居工程”,配套人才公寓、子女教育等政策,核心产业人才留存率提高至91%。当前全国740万返乡创业者撬动上下游就业超2500万人,县域特色产业对农村居民收入贡献率达34%,标志着城乡融合发展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