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营商环境持续领先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北京市近年来通过系统化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在国家和国际权威评价中位列全国首位,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部门持续深化改革,聚焦政务服务、市场准入、金融便利等关键领域,推动投资环境整体跃升,企业满意度显著提高。
一、国际国内权威评价确立领先地位
2019年,世界银行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跃升至第46位,北京市作为核心样本城市贡献突出。同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国内22个重点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试评价,北京市综合得分位居榜首。这一成果标志着政务效能、法治保障、市场开放度等关键指标达到全国标杆水平。2021年,国务院专项督查中,北京市在跨境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再获通报表扬。
二、系统性改革路线图引领三年攻坚
2018年,北京市出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联合56个职能部门厘定22项核心任务和298项细化清单。改革聚焦四大维度:精简行政审批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完善法治化保障体系、构建国际接轨的开放规则。例如市场监管领域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将跨部门许可整合为综合凭证;税务系统实现"一键报税",压减企业办税时长。
三、政务服务效能实现革命性突破
依托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北京市建成贯通市区的"一网通办"平台,2020年全面实现行政审批100%线上可办。企业开办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全流程压缩至一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多规合一"协同机制,审批时间较2018年减少70%。不动产登记施行"线上验核、当场发证",电子证照跨部门互认覆盖所有高频事项。
四、市场生态与要素供给持续升级
金融领域创新"科创信贷白名单"机制,2022年科技企业信用贷款增速达40%。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专利快速预审,维权周期缩短50%。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推动口岸物流成本下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全流程电子化,政府采购合同公示率达100%。2023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40%,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区新增上百项突破性政策。
五、法治保障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北京市建立营商环境法治化会商机制,2021年修订中小企业促进条例,推行涉企行政处罚"三张清单"。商事纠纷"多元调解+速裁"模式覆盖所有基层法院,2022年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减至35天。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出68项免罚轻罚清单。企业破产重整"府院联动"机制入选全国典型经验,挽救百余家困境企业。
六、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持续优化
北京市搭建"服务包"机制,由属地专员对接重点企业诉求,2023年响应解决率超98%。政策兑现推行"免申即享",惠及企业超20万家。信用修复实行"一次申报、同步撤惩",4500家企业完成合规整改。劳动力市场监管创新"共享用工"平台,稳定重点产业用工需求。2024年升级"京策"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与匹配。
北京市始终将营商环境改革作为战略性工程,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一步将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构建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