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校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9日
2024年,北京五所高校联合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旨在通过跨校协同破解区域发展难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助力区域招商引资与高质量发展。该中心由北京大学牵头,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河北经贸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同参与,将聚焦区域重大议题开展研究。
一、成立背景与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战略,推进过程中面临城市群功能优化、区域创新协同、生态环境共治等诸多系统性挑战。五所高校依托各自学科优势组建联合创新中心,是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北京大学在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方面基础深厚,清华大学在城市规划与科技创新领域成果丰硕,南开大学擅长产业经济与区域治理研究,河北经贸大学对河北省情及区域贸易合作有深入把握,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城市经济政策与社会发展研究上经验丰富。五校协同将实现学科资源互补,提升对区域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能力,为战略实施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二、核心研究方向
中心以解决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问题为导向,确定六大研究领域。一是世界级城市群建设,重点探索京津冀城市群的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分工协作及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如何提升城市群在全球竞争中的综合实力。二是创新驱动区域发展,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探索区域创新资源共享与协同攻关模式,助力打造自主创新高地。三是区域共同市场与自贸区建设,围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研究破除行政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自由流动的政策措施,为京津冀自贸区协同发展提供制度创新建议。四是区域治理与社会政策,关注公共服务均等化、跨区域公共事务协同管理等问题,研究人口流动、就业保障、教育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路径。五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等议题,开展绿色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六是区域大数据研究与平台建设,整合多方数据资源,构建服务决策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区域发展动态监测与政策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三、协同创新机制探索
为提升协同效能,中心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多维度创新。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跨学科、跨院校的科教结合模式,联合开设区域发展相关课程,设立跨校联合硕士、博士培养项目,鼓励学生参与重大课题研究,培养复合型区域发展人才。在人员聘任方面,建立分系列人员聘任制度,打破校际壁垒,实行双聘教授、兼职研究员等灵活用人机制,吸引五校及国内外优秀学者共同参与研究。在合作研究管理方面,创新联合课题申报与成果共享机制,设立跨校合作研究专项,建立统一的研究成果评价标准,推动研究资源高效整合与成果转化应用。此外,中心还将探索与政府部门、企业的常态化合作机制,促进研究成果与政策实践、产业发展精准对接。
四、预期发展目标
中心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中国特色的区域科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发展智库。短期内,将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紧迫问题,形成一批具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支持。中期目标是建立完善的跨学科研究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培养一批高水平研究人才,形成系列标志性学术成果,提升在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领域的影响力。长期来看,中心将成为服务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核心智库之一,为京津冀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持续智力支撑,同时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与实践贡献“京津冀经验”。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