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领跑外资新设潮 中西部引资增幅显著

外商投资 西部大开发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2018年1至7月,全国招商引资呈现突破性增长态势,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同比实现近倍增,高技术制造与自贸试验区成为核心驱动力,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一、引资结构凸显高质量发展导向
在制造业领域,外资持续向高端技术环节集聚,电子通信、计算机设备及医疗仪器制造业成为主要增长点,相关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幅均突破40%。与此同时,高技术服务业吸引资本规模达581亿元,凸显产业链与服务链的深度协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精密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引资实现近1.5倍增长,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高精尖产业链布局的加速。

二、自贸试验区引领制度型开放
全国11个自贸试验区以占全国面积0.14%的土地,贡献了13.3%的实际使用外资。上海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特殊功能区通过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保税维修等制度创新,推动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5%。其中海南自由贸易港在七个月内吸引外资企业数量超过历史年度峰值,制度创新红利持续释放。

三、中西部引资增速领跑全国
重庆、四川等中西部省市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4.5%,增速高于东部沿海地区。成都高新区引进半导体制造项目超百亿元,西安人工智能产业园吸引欧洲企业设立亚太研发中心,区域产业升级与外资导向形成正向循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欧班列沿线城市的物流枢纽外资投入增幅达25%,显现"一带一路"倡议的辐射效应。

四、多元资本来源支撑引资韧性
香港、新加坡等传统投资来源地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英国对华投资同比增幅达86%,其资本主要流向绿色金融与生物医药领域。东盟国家通过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协定加速产业转移,电子制造业投资增长显著。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数量同比上升35%,光伏组件与储能设备成为重点投向领域。

五、政策协同提升外资预期稳定性
随着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48条,制造业领域限制性措施全面清零。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可享受15%税率优惠等政策效应显现,三百余家外资研发机构在苏沪杭地区完成备案。多部门联合实施的"外资企业直通车"机制已在二十个重点城市推广,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周期压缩近30%。
在外部环境复杂演变背景下,中国通过深化制度型开放与优化区域布局,持续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随着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建设加速推进,外资与中国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深度绑定将构筑更为稳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