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科技创新基地联合资助试点深化基础研究

科技创新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北京市通过联合资助机制强化科学基础研究能力,为招商引资注入强劲科技动能。此次试点合作聚焦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需求,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构建起覆盖多领域的基础研究支持体系,为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源头支撑。
一、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北京市长期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首都功能定位下,基础研究被视为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核心环节。既往实践显示,单一主体资助模式在跨学科协同、成果转化效率方面存在瓶颈。联合资助机制通过打通科研管理主体壁垒,实现资助方向与城市发展目标的深度绑定。该模式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的同时,显著增强了重点领域研究的系统性布局。
二、创新机制与合作框架
双方构建"双协议"运作架构,形成三级协同机制:顶层设计明确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六大优先领域;中观层面建立联合评审制度,保障项目筛选与首都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执行层则采用"项目群"管理模式,突破单点研究局限。该机制创新性地设立成果转化预备金,要求所有立项课题需预设应用场景,形成"研究-中试-产业化"的全周期培育链。
三、重点领域与实施路径
首批试点聚焦三大维度:新材料领域重点突破高精尖设备核心部件技术壁垒;生命科学方向侧重精准医疗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智慧城市领域则针对城市治理关键算法进行攻关。项目实施采用"揭榜挂帅"制,面向全市研究机构开放申报,特别鼓励企业研发中心与高校组成联合体参与。技术路径设置要求既对标国际前沿,又需提供京津冀产业配套方案。
四、资源整合与生态优化
通过设立共享科研数据库,首批整合24个重大仪器平台资源,实现设备使用率提升150%。人才支持采用"双聘制"培养计划,累计引进37个创新团队交叉驻点工作。在资金杠杆方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按1:3比例配套投入前沿探索项目,形成多元投入体系。
五、阶段性成效与发展预期
三年周期内联合资助成果转化率突破28%,其中新能源材料研发带动上下游形成百亿产业集群。制度溢出效应显著:海淀区据此建立区域型联合基金模式,昌平区形成医药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的快速通道。近期拟增设知识产权证券化通道,将专利价值评估前置至立项阶段,进一步完善创新价值链闭环构建。
该联合试点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协同效应,印证了科研资源配置改革的示范意义。其形成的"需求导向-联合投入-生态培育"模式,为超大型城市破解科研与产业"两张皮"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持续强化首都科技创新引擎功能。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