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优化营商环境引“高精尖”项目集群落地

招商项目 产业集聚区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北京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工作,2017年成功促成727个“高精尖”注册大项目落地,同步吸引外资注册项目503个,合同利用外资73.5亿美元,为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注入强劲动力。这一成果得益于投资促进机制创新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推动优质产业资源加速集聚。
一、“高精尖”产业布局的精准推进。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北京聚焦高新技术产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高价值文化创意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项目引进力度。2017年,投资促进部门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区域产业优势,通过强化政策引导与资源整合,形成“靶向招商”模式。全年针对三大产业领域制定专项促进计划,明确重点引进方向与目标企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型。
二、投资促进活动的专业化组织。为提升项目对接效率,北京创新投资促进活动形式,突出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2017年共组织境内外投资促进活动33场,累计吸引1.5万人次参与,通过专题推介、产业对接会、实地考察等多样化形式,搭建政企沟通桥梁。活动中重点推介“高精尖”项目806个,开展“一对一”洽谈724个,精准匹配企业需求与区域资源,有效提升项目落地转化率。
三、营商环境改革的系统性突破。2017年,北京出台《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从五个方面推出26项措施、136条具体政策清单,着力解决企业经营中的痛点难点。方案围绕企业关注的金融保障、人才吸引、平台建设等核心环节,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通过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投资经商过程中的制度性成本,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
四、政务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为便利企业办事,北京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商务备案和工商登记“一窗受理”模式,将备案事项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同时采用“一个基础表单+特殊事项表单”的填报方式,将企业提交资料量压缩50%,大幅减少企业跑腿次数与材料准备时间,政务服务便捷度得到企业广泛认可。
五、金融服务的便利化创新。针对企业融资需求,北京开启外债便利化试点,允许符合条件的中外资企业在净资产2倍范围内直接从境外借入低成本资金。这一政策使企业能够灵活利用境内外两种信贷资源,自主选择融资渠道和币种,有效降低融资成本,为“高精尖”项目的资金周转与扩大再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六、人才保障体系的全面升级。为吸引和留住国际化人才,北京在中关村、朝阳、顺义新设立三个外国人出入境大厅,优化外籍人才入境与居留服务。对世界500强企业、外资研发中心等的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提供在华永久居留申请便利;对创业团队外籍成员和企业选聘外籍人才,简化签证办理流程。同时,允许外籍人才担任新型科研机构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并在住房、社保、子女就学、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多维度便利,打造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
七、外资经济的持续增长与贡献。营商环境的优化推动北京外商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02年以来连续16年实现增长,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1300亿美元。2017年,北京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比重超过10%,外资企业以占全市企业总量2%的规模,创造了近五分之一的财政税收和13%的就业岗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支撑。
八、产业集群效应的初步显现。随着727个“高精尖”大项目落地,北京在高新技术、文化创意、高端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产业集群。这些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汽车、数字文化等细分领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促进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为首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九、区域协同发展的联动推进。北京在引进“高精尖”项目过程中,注重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项目向重点产业园区集聚。通过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推动中心城区与郊区县在产业发展上形成互补,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提升区域整体产业发展水平,实现“高精尖”产业在更大范围内的协同发展。
十、政策落地的跟踪与保障。为确保各项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有效落实,北京建立政策实施跟踪机制,定期开展企业调研与政策评估,及时解决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增强企业在京投资发展的信心,为后续“高精尖”项目引进与发展营造持续稳定的政策环境。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