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一季度财政收支双增驱动重点领域提速

财政资金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7日
2016年一季度,北京市财政收支呈现积极增长态势,折射出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与重点领域建设成效。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招商引资政策推动下,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稳步提升,支出进度明显加快,为首都功能提升及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宏观环境支撑财政收入质效提升
2016年初,北京市经济发展延续稳中向好趋势。统计数据显示,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80%,科技、金融、信息等高端产业贡献突出,为税源增长奠定基础。消费市场活跃度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带动商业流通环节税收增长。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纵深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高精尖产业集聚同步发力,企业在京投资意愿增强,推动企业所得税稳定增长。
二、主体税种协同增长凸显经济韧性
税收结构变化反映产业升级成效。增值税贡献位居首位,显示工业和服务业双重拉动的良性循环。随着"营改增"试点深化,制造业升级与现代服务业扩容双向赋能,产业链增值税抵扣机制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企业所得税两位数增长印证企业盈利面扩大,特别是在中关村示范区等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形成税收增长新动能。个人所得税增幅领跑主要税种,印证人才结构高端化趋势,金融、信息技术等高附加值行业薪酬水平提升带动纳税基数扩大,侧面反映优质人才引进政策成效。
三、支出精准发力撬动城市发展动能
财政支出呈现结构优化、进度提速特征。当季全市重点领域支出执行率达25.6%,创同期历史新高。城乡社区支出聚焦城市更新与精细治理,在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城市副中心基础设施联网等领域形成实物工作量;交通运输支出向轨道交通网络延伸、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项目倾斜,京台高速等跨区域通道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出增长亦反映改革深化成效,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覆盖民生领域,在医疗卫生、养老助残等领域实现资金跨年度统筹,资金使用效率提升约12个百分点。
四、政策协同放大财政资金乘数效应
财政部门建立专项债券与政策性金融工具联动机制,在棚户区改造、环境治理领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2016年初设立的100亿元城市更新基金撬动社会投资超300亿元,前门、隆福寺等文化商业区改造项目加速落地。创新推出"财金协同"工具箱,为科创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带动科技信贷规模环比增长27%。国际税收服务机制优化助力"引进来"与"走出去",跨国企业利润水平监控系统覆盖全市90%重点外资企业,跨境税收争议平均解决周期缩短45%。
五、长效机制建设巩固财源基础
北京率先构建动态财源培育体系。建立全市财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16个重点部门涉税数据实时归集,重点企业税收监测覆盖率达95%。深化招商引资全周期服务,朝阳、海淀等区域设立"链长制"专班,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链核心企业提供全要素保障。税收大数据分析显示,2016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中高技术企业占比达38%,较上年提升7个百分点,其中独角兽企业增量占全国总量22%。
六、可持续财政运行机制持续优化
创新建立跨年度支出规划机制,在保障重点领域的同时严控运行成本。全面实施预算评审前置,对200万元以上新增项目开展可行性论证,累计核减不必要支出21亿元。建立转移支付资金动态监控系统,通过GPS定位、图像识别等技术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时跟踪,资金拨付与项目进度匹配度提升至98%,有效避免资金沉淀。建立专项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实现项目储备、债券发行、建设进度、资产管理的闭环管控。
财政收支数据的积极变化,印证北京市在深化供给侧改革、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过程中的系统性成效。未来需持续完善财源培育长效机制,强化财政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性,重点增强对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的支持精度,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韧性的财政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