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座谈会在北京共商发展新路径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2023年,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围绕落实2022年9月通过的《中国-东盟产业合作联合声明》,聚焦产业合作提质增效,分析优先领域,汇集各方合作意愿与关切,探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产业协同新机遇,为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与招商引资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
一、会议背景与合作提质增效的战略意义
中国与东盟互为重要经贸伙伴,近年来双方产业合作规模持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在此背景下,本次座谈会的召开,旨在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共识,推动产业合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当前,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既面临新机遇,也需应对新挑战。与会各方普遍认为,将产业合作做细做实,是实现双方经贸关系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有助于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强化区域经济韧性,为双方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产业合作优先领域与互补性协同方向
会议深入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产业合作的优先领域,重点聚焦制造业升级、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产业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向。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在装备制造、零部件供应等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潜力等方面的特点形成互补,双方可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开展技术合作,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数字经济方面,中国在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技术与经验,能助力东盟国家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共同培育数字产业新增长点。绿色低碳领域,双方在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等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可结合东盟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势,推动光伏、风电等产业合作,助力区域绿色转型。
三、综合性产业合作机制建设的共识与路径
与会者一致认为,加强中国与东盟间综合性产业合作机制建设至关重要。这一机制应涵盖政策沟通、规划对接、企业联动等多个层面:在政策层面,通过定期交流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减少合作中的制度性障碍;在规划层面,结合双方产业发展重点,找准合作切入点,避免同质化竞争;在企业层面,搭建常态化对接平台,支持双方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开展项目合作,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机制建设将有助于优化双方贸易结构,提升双向投资质量,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四、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的产业合作实践探索
会议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探讨了产业合作的具体实践路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与东盟沿海国家,为双方产业合作提供了天然纽带。与会各方提出,可依托沿线港口城市,共建临港产业园区,发展物流、加工制造等产业,形成“港口+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模式。同时,加强区域供应链协同,通过完善跨境物流网络、简化通关手续等措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此外,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施,充分利用自贸协定关税减免、规则对接等优势,推动产业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发展,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合作新格局。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