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冀重点园区引资引智 三地非公经济协同提质

京津冀经济圈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近日在京举办的京津冀非公经济产业对接交流会吸引近400名政企代表参会,聚焦招商引资与产业协作。会议通过政策解读、园区推介等多元形式,推动津冀重点平台承接北京外溢资源,助力三地产业链优化升级。
一、协同平台机制持续优化
自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来,三地工商联已联合举办多届产业对接活动,形成常态协作机制。当前平台重点强化三方面职能:首先,推动政策信息互通,建立跨区域产业政策匹配体系;其次,深化企业需求调研,定期组织专项对接活动;最后,联合制定园区准入标准,构建梯度承接产业目录。这种系统化运作模式,有效降低民营经济跨区域流动的制度成本。
二、产业承载平台差异布局
天津鼎泰丰企业孵化器重点引进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初创型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孵化服务;天津港保税区依托港口枢纽优势,集中发展跨境电商与国际物流产业集群;河北清苑经济开发区承接装备制造转型项目,规划绿色能源配套园区;河北海兴经济开发区结合沿海资源禀赋,打造新材料精深加工基地;张家口市则借助冬奥遗产资源,重点布局冰雪装备与文旅康养产业带。各园区形成"一链一策"精准招商方案,累计促成产业转移项目投资额超百亿元。
三、非公经济动能转换升级
2017-2023年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5%,非公经济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68%。在协同发展新阶段,民营企业通过三种路径实现动能转换:通过智能技改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项目占产业转移总量的43%;通过设立区域研发中心提升创新层级的科技企业年均增长21%;通过共建产业园形成产业链集群的案例增长近两倍。这些变化显著提升区域内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与附加值水平。
四、资源配置平台加速构建
三地正联合构建非公经济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三大核心功能:产业地图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区域产能布局;企业需求智能匹配引擎精准推送合作信息;政策沙盒模拟平台预判疏解转移效应。该体系已覆盖12类主导产业、87项生产要素指标,有效解决企业跨区发展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配套推出的"三小时响应机制"确保企业诉求直通决策部门,政务服务响应效率提升60%。
五、重大战略赋能发展机遇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非公经济主体深度参与雄安新区建设,已有47家京企在新区设立区域总部;45家制造业企业通过冬奥供应链认证获得国际订单;68家农业龙头参与张承地区乡村振兴项目。当前聚焦三大机遇领域:节能环保产业在天津滨海中日生态城加速集聚;数字经济企业在河北怀来大数据产业园形成集群效应;高端医疗器械在京津冀"口岸+基地"联动模式下实现保税研发突破。这些实践为民营企业开辟出跨越式发展新赛道。
六、协同服务体系迭代创新
三地工商联联动推出"管家式"产业转移服务包,涵盖金融支持工具包、人才共享云平台、资质互认快速通道三大模块。其中跨区域"科创贷"产品累计授信83亿元;工程师共享平台汇集6200名专业技术人才;54项企业资质实现三地互认通用。同步建立园区服务星级评价体系,推动津冀30个重点园区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系统化服务创新,产业转移企业落地投产周期平均缩短四个月。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