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路径

人工智能产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为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18年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和集成应用,通过系统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各地积极落实政策,加强招商引资,培育领军企业,助力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聚焦智能化产品培育,拓展集成应用场景。《计划》明确将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无人机等八大类产品作为发展重点。2018年起,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展试点示范,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在特定场景落地;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医疗、物流等领域应用加速,2019年国内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同比增长超过30%;智能家居产品通过跨界融合,形成以杭州为核心的产业集群,推动智慧家庭生态构建。这些产品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
二、突破关键核心环节,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针对产业链短板,《计划》提出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神经网络芯片、开源开放平台等。2019年,国内企业加大智能传感器研发投入,一批高精度、低功耗传感器实现国产化替代;神经网络芯片领域,多家企业推出自主架构产品,2020年国产芯片在边缘计算场景的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开源开放平台建设取得进展,北京、广州等地搭建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算法训练、应用开发等支撑,降低产业创新门槛。
三、深化智能制造应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计划》鼓励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等环节的探索应用。2018-2020年,全国多地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江苏、山东等地的汽车、电子制造企业引入智能生产线,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5%以上;智能装备创新能力增强,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等实现技术突破,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推广,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
四、构建公共支撑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计划》强调完善行业训练资源库、标准测试及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支撑体系。2019年,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发布多项技术标准,规范算法安全、数据标注等领域发展;北京、上海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训练资源库,汇聚医疗、交通等行业数据超过1000万条;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出台数据安全管理相关政策,防范人工智能应用带来的安全风险。同时,依托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产业界普遍认为,《计划》的出台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清晰路径。2018-2020年间,国内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超过40%,在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等细分领域形成技术优势。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及企业研发投入的加大,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从技术研发向规模化应用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