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首个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正式启用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北京海淀首个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在海淀公共安全馆正式启用,该基地通过创新互动体验模式提升公众应急救护技能,年培训能力达10万人次,将完善区域公共安全服务体系,为招商引资营造更安全的社会环境。
一、基地建设背景与定位
作为北京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启用填补了北京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的空白。目前北京已建成16个红十字应急救护基地,多以传统班级教学为主,而海淀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实操演练”的创新模式,成为全市首个规模化体验式培训平台。基地依托海淀公共安全馆现有资源,整合应急救护培训与公共安全教育功能,定位为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性应急救护技能提升中心,旨在提高全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和实操能力。
二、基地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基地总占地面积超200平方米,由培训教室和互动展示区两大部分构成。培训教室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可开展理论授课与小班化技能培训;互动展示区则分为宣传展示区、心肺复苏区和创伤救护区三个功能板块,通过场景化、互动化设计,让公众在体验中掌握急救知识。三个区域各司其职,宣传展示区侧重知识普及,心肺复苏区强化实操能力,创伤救护区聚焦常见创伤处理,形成“认知-实践-巩固”的完整培训链条。
三、互动展示区创新体验设计
宣传展示区以“趣味互动学知识”为核心,地面设置多个印有临时悬挂、螺旋包扎等十余种应急救护包扎方法的彩色互动踏板。参观者踩踏任意踏板后,对面电子屏幕会立即亮起,播放对应急救场景的情景视频讲解,内容涵盖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错误示范,使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这种“踩一踩就懂”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公众学习兴趣,尤其适合青少年群体快速掌握基础救护常识。
心肺复苏区配备多台高仿真模拟人及体外除颤仪(AED)训练设备,公众可在此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等全流程心肺复苏实战演练。区域前方设置高清电子屏幕,实时录制并回放体验者操作过程,专业培训人员通过视频回放,针对性指出按压深度不足、吹气角度偏差等问题,进行“手把手”指导纠正,帮助体验者形成规范动作记忆。
创伤救护区通过模拟人体模型展示头部出血、上肢异物扎伤、大腿骨折、胸部受伤等常见创伤场景,模型按1:1比例制作,伤口细节逼真。模型旁设有红色功能按钮,对应不同创伤类型,按下按钮后,屏幕会分步演示正确包扎步骤,包括止血带使用、夹板固定、三角巾包扎等技巧,同时标注操作禁忌,如脊柱受伤者不可随意移动等关键注意事项。
四、培训体系与服务覆盖
基地主要承担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任务,服务对象涵盖参观海淀公共安全馆的社会公众、主动申请技能培训的个人及团体。培训方式分为三类:宣传普及培训以互动展示区体验为主,免费向所有参观者开放;公开课培训定期举办主题讲座,邀请急救专家讲解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取证培训则针对有系统学习需求的人员,完成规定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红十字应急救护员证书。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基地实现了应急救护知识从普及到专业的全覆盖,预计年培训规模可达10万人次。
五、示范意义与未来发展规划
该基地的启用为北京应急救护培训模式创新提供了样本。北京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市推广海淀基地的“体验式培训”经验,推动现有基地升级改造,逐步构建“市区联动、多点覆盖”的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网络。同时,将全力支持海淀基地申请国家应急救护基地,提升其在全国应急培训领域的示范作用。未来,基地还将为北京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队提供定制化应急救护培训,助力完善城市应急保障体系,为公众生命安全增添坚实屏障。
一、基地建设背景与定位
作为北京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的启用填补了北京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的空白。目前北京已建成16个红十字应急救护基地,多以传统班级教学为主,而海淀基地通过“沉浸式体验+实操演练”的创新模式,成为全市首个规模化体验式培训平台。基地依托海淀公共安全馆现有资源,整合应急救护培训与公共安全教育功能,定位为面向社会公众的综合性应急救护技能提升中心,旨在提高全民应急救护知识普及率和实操能力。
二、基地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基地总占地面积超200平方米,由培训教室和互动展示区两大部分构成。培训教室配备专业教学设备,可开展理论授课与小班化技能培训;互动展示区则分为宣传展示区、心肺复苏区和创伤救护区三个功能板块,通过场景化、互动化设计,让公众在体验中掌握急救知识。三个区域各司其职,宣传展示区侧重知识普及,心肺复苏区强化实操能力,创伤救护区聚焦常见创伤处理,形成“认知-实践-巩固”的完整培训链条。
三、互动展示区创新体验设计
宣传展示区以“趣味互动学知识”为核心,地面设置多个印有临时悬挂、螺旋包扎等十余种应急救护包扎方法的彩色互动踏板。参观者踩踏任意踏板后,对面电子屏幕会立即亮起,播放对应急救场景的情景视频讲解,内容涵盖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及错误示范,使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这种“踩一踩就懂”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公众学习兴趣,尤其适合青少年群体快速掌握基础救护常识。
心肺复苏区配备多台高仿真模拟人及体外除颤仪(AED)训练设备,公众可在此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口对口吹气等全流程心肺复苏实战演练。区域前方设置高清电子屏幕,实时录制并回放体验者操作过程,专业培训人员通过视频回放,针对性指出按压深度不足、吹气角度偏差等问题,进行“手把手”指导纠正,帮助体验者形成规范动作记忆。
创伤救护区通过模拟人体模型展示头部出血、上肢异物扎伤、大腿骨折、胸部受伤等常见创伤场景,模型按1:1比例制作,伤口细节逼真。模型旁设有红色功能按钮,对应不同创伤类型,按下按钮后,屏幕会分步演示正确包扎步骤,包括止血带使用、夹板固定、三角巾包扎等技巧,同时标注操作禁忌,如脊柱受伤者不可随意移动等关键注意事项。
四、培训体系与服务覆盖
基地主要承担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任务,服务对象涵盖参观海淀公共安全馆的社会公众、主动申请技能培训的个人及团体。培训方式分为三类:宣传普及培训以互动展示区体验为主,免费向所有参观者开放;公开课培训定期举办主题讲座,邀请急救专家讲解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取证培训则针对有系统学习需求的人员,完成规定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可获得红十字应急救护员证书。通过分层分类培训,基地实现了应急救护知识从普及到专业的全覆盖,预计年培训规模可达10万人次。
五、示范意义与未来发展规划
该基地的启用为北京应急救护培训模式创新提供了样本。北京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全市推广海淀基地的“体验式培训”经验,推动现有基地升级改造,逐步构建“市区联动、多点覆盖”的体验式应急救护培训网络。同时,将全力支持海淀基地申请国家应急救护基地,提升其在全国应急培训领域的示范作用。未来,基地还将为北京大型活动、体育赛事的志愿服务队提供定制化应急救护培训,助力完善城市应急保障体系,为公众生命安全增添坚实屏障。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奉化水蜜桃京城推介启航 京浙共促农业新机遇
2025-08-25
丰台海外学人中心落成 构筑国际人才创新高地
2025-08-25
昌平回龙观双创社区政务革新助力区域招商引资
2025-08-25
昌平区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带动社保高覆盖显成效
2025-08-25
昌平招商引资活力迸发 经济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2025-08-25
怀柔科学城建设需融入科学文化基因与街巷记忆
2025-08-25
北京市国管公积金贷款服务优化十日审结助发展
2025-08-25
北京市聚焦招商引资优化政府服务推动城市升级
2025-08-25
北京市属国企分类绩效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08-25
北京市税务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5-08-25
北京市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引导资金项目启动活动
2025-08-25
北京市西城区推出综合服务包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2025-08-25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