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双积分新政促绿色转型 北京引领产业升级

汽车产业 产业升级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决定,明确2021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为14%、16%、18%。新政在强化新能源车发展目标的同时,首次引入低油耗乘用车概念并建立阶梯式核算优惠机制,引导企业加大节能技术投入。该政策通过双轨并行管理体系为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制度保障,对全国汽车制造业招商引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政策修订深化双轨管理机制
本次政策修订延续了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的管理框架,通过设立动态调整机制增强制度适应性。针对2021至2023年新能源积分比例要求的设定,综合考量了行业正负积分平衡、第五阶段油耗标准达标及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多重因素。测算数据表明,该比例体系可有效支撑2025年乘用车新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达4升/百公里、新能源汽车占比20%的战略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首次对积分结转规则作出重大调整,规定传统能源乘用车生产量未达到基准值时允许积分结转,打破此前跨年度结转限制。
二、构建低油耗车型激励机制
新政首次将油耗值不高于当年度达标值132%的乘用车界定为低油耗车型,开创性建立阶梯式核算体系。针对2021至2023年度达标值核算:
1. 生产低油耗车型按基准倍率核算:2021年0.5倍、2022年0.3倍、2023年0.2倍
2. 引入车型能耗综合值测算方法,整合电能消耗量与燃料消耗量
3. 对低油耗车型实施递进式优惠缩减,激励企业持续提升技术标准
该机制设计充分考虑到达标要求逐年严格化的行业现实,通过差异化政策引导制造企业优先布局先进节能技术路线。检测数据显示,当油耗标准值提高5个百分点时,低油耗车型产量占比可提升12个百分点以上。
三、破解传统燃油车节能困局
行业监测数据表明,2015至2018年间传统燃油车实际油耗呈逆势上升趋势,在剔除新能源车核算优惠因素后,实际油耗从2016年的6.98升升至2018年的7.16升。政策修订着力突破三大技术瓶颈:
1. 建立混合动力技术补贴通道,允许HEV车型享核算优惠
2. 提高可变气门正时、缸内直喷技术门槛标准
3. 强化48V轻混系统效率认证要求
长三角汽车产业基地检测报告显示,采用米勒循环发动机结构的车型综合油耗降低14%,而应用第三代混动技术的量产车型已实现4.3升的百公里油耗。
四、混动技术路径的战略机遇
新政在技术路线上呈现多元化导向,除纯电路线外,明确将油电混合动力纳入重点支持范畴。政策实施产生两大结构性影响:
1. 传统动力系统升级成本下降:发动机热效率平台研发成本降低25%
2. 混动车型市场占比提升:头部企业混动产品序列扩展至7个平台
珠三角多家制造企业已完成混动技术平台改造,其中采用双电机混联架构的生产线改造成本控制在单车增加7000元内。技术路线分析表明,深度混动车型在能耗表现上较传统燃油车改善35%,较插混车型降低系统复杂度23%。
五、双积分政策撬动产业升级
积分管理机制已深度融入汽车产业规划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等产业聚集区域率先响应:
1. 北京经开区设立百亿级智能网联汽车专项基金
2. 上海临港打造新能源技术开放实验室集群
3. 广州南沙建设混合动力系统测试验证中心
产业集聚效应拉动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8%,电机控制器、功率半导体等核心部件实现技术突破。深圳制造企业通过积分转让交易降低合规成本17%,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营收占比5.3%。
六、构建长效绿色发展体系
政策创新建立新能源汽车与节能汽车融合发展的协同机制:
1. 优化积分交易市场规则,引入第三方核证机构
2. 完善车辆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能耗管理
3. 设立节能技术目录清单,推动关键技术专利共享
行业预测显示,到2030年深度混动技术将覆盖60%量产车型,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5%的技术临界点。双积分政策体系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持续引导产业资源向高效节能技术领域集聚。
本政策修订着力破解新能源车与传统车协调发展难题,通过制度创新驱动技术创新。阶梯式优惠机制与低油耗标准设定为制造业转型提供精准政策导向,技术路线兼容并包的特征为产业转型保留弹性空间。随着2024年政策全面实施,中国汽车产业绿色转型进程将进一步提速。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