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以信用体系建设提升城市治理与营商环境效能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北京正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通过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创新监管服务模式、深化“信用+”场景应用等举措,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筑牢信用基石。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系统性信用建设框架
北京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等各环节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建格局。围绕企业和个人信用两大核心,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制定专项建设方案,推动信用建设与城市管理各领域深度融合。
二、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北京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各领域信用数据资源。相关部门建设的信用信息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涵盖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处罚、荣誉表彰、失信惩戒等多类信息。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推动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场景的跨部门共享,为精准监管和高效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平台已归集海量信用信息,为企业和个人信用画像构建奠定基础。
三、创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奖惩机制
北京以信用为基础,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失信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主体在行政审批、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便利;对失信主体依法实施限制市场准入、融资信贷、评优评先等联合惩戒措施,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氛围。同时,探索双积分信用监管模式,将企业信用状况与监管频次、检查方式挂钩,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提升监管效能。
四、深化“信用+”应用,赋能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
北京积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建设与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深度融合。在交通领域,探索基于信用的交通出行服务,对守信个人在停车、公共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在医疗领域,将信用管理融入预约挂号、诊疗服务等环节,引导患者诚信就医。同时,鼓励发展“信用+保险”模式,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基于信用的创新产品,为守信主体提供保费优惠、快速理赔等服务,助力解决民生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五、推动大数据赋能,提升信用建设智能化水平
依托大数据行动计划,北京加快信用信息智能化处理与应用。支持专业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信用风险预警、信用评价模型研发等工作,提升信用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提供定制化信用报告、信用咨询等服务,推动信用产品在市场交易、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发信用服务市场活力。
六、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北京通过打造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引导科技、金融与信用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和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信用服务专业化水平。
七、健全法规标准,保障信用体系规范运行
北京加快社会信用立法进程,明确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的边界和规范,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强化信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信用信息分类分级、信用评价、信用修复等关键领域标准,提升信用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用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全过程安全可控。
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信用建设走深走实
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北京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总结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监管创新、“信用+”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持续优化信用建设路径,努力在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走在前列,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用支撑。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系统性信用建设框架
北京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应用等各环节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共建格局。围绕企业和个人信用两大核心,聚焦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制定专项建设方案,推动信用建设与城市管理各领域深度融合。
二、打破信息壁垒,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共用
为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北京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整合各部门、各领域信用数据资源。相关部门建设的信用信息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涵盖企业登记注册、行政处罚、荣誉表彰、失信惩戒等多类信息。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推动信用信息在政务服务、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场景的跨部门共享,为精准监管和高效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目前,平台已归集海量信用信息,为企业和个人信用画像构建奠定基础。
三、创新监管模式,完善信用奖惩机制
北京以信用为基础,构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失信红黑名单制度,对守信主体在行政审批、资金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优先便利;对失信主体依法实施限制市场准入、融资信贷、评优评先等联合惩戒措施,推动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约束氛围。同时,探索双积分信用监管模式,将企业信用状况与监管频次、检查方式挂钩,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提升监管效能。
四、深化“信用+”应用,赋能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
北京积极拓展“信用+”应用场景,推动信用建设与交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深度融合。在交通领域,探索基于信用的交通出行服务,对守信个人在停车、公共交通等方面提供便利;在医疗领域,将信用管理融入预约挂号、诊疗服务等环节,引导患者诚信就医。同时,鼓励发展“信用+保险”模式,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基于信用的创新产品,为守信主体提供保费优惠、快速理赔等服务,助力解决民生服务中的痛点难点问题。
五、推动大数据赋能,提升信用建设智能化水平
依托大数据行动计划,北京加快信用信息智能化处理与应用。支持专业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信用风险预警、信用评价模型研发等工作,提升信用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鼓励信用服务机构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提供定制化信用报告、信用咨询等服务,推动信用产品在市场交易、融资信贷、招标投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激发信用服务市场活力。
六、培育信用服务市场,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北京通过打造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引导科技、金融与信用服务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开展合作,研发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动信用信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培育和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信用服务专业化水平。
七、健全法规标准,保障信用体系规范运行
北京加快社会信用立法进程,明确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的边界和规范,保护信用主体合法权益。强化信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信用信息分类分级、信用评价、信用修复等关键领域标准,提升信用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加强信用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确保信用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全过程安全可控。
八、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信用建设走深走实
作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北京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通过总结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监管创新、“信用+”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案例,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持续优化信用建设路径,努力在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走在前列,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信用支撑。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昌平回龙观双创社区政务革新助力区域招商引资
2025-08-25
昌平区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带动社保高覆盖显成效
2025-08-25
昌平招商引资活力迸发 经济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2025-08-25
昌平区区长参加区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分团审议共商发展
2025-08-25
北京市创新驱动引领商标活力加速招商引资动能
2025-08-25
北京市国管公积金贷款服务优化十日审结助发展
2025-08-25
北京市聚焦招商引资优化政府服务推动城市升级
2025-08-25
北京市属国企分类绩效评价体系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5-08-25
北京市税务深化放管服改革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25-08-25
北京市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引导资金项目启动活动
2025-08-25
北京市西城区推出综合服务包助力民营企业发展
2025-08-25
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落地助力产融合作
2025-08-25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