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审批服务革新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北京市审批服务革新助力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后市级事项精简至1121项,覆盖54个市级单位与企业,通过取消、整合、优化流程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
一、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质的精简。本次调整通过系统梳理与科学评估,对市级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方位重构。其中88项直接取消审批环节,112项零办件事项与7项禁限目录事项实现单列管理。多部门联办事项从原有的16项精简为3项,部门内部相近事项整合成效显著,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12项档案服务合并为1项综合服务,实现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审批流程优化呈现多维突破。重点推进62项事项办理方式改革,全面推广线上业务办理模式,平均压缩审批时限超法定时限60%。大幅精简重复提交的证明材料,首批取消45%的申报材料。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社保、税务等8类高频数据实时调用,申请表单字段自动填充率达80%。对于政府主动服务事项及内部管理事项不再纳入对外事项目录,明确政务服务事项边界。
三、机构改革实现职能科学再造。本轮调整深度融合了机构改革成果,规划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新组建部门的权责清单完成体系化重构。在市场监管领域建立统一登记许可体系,实现"一企一照一码"通办模式;应急管理系统整合23项审批职能,形成全链条监管服务;文化旅游业态许可事项精简38%,构建文旅融合服务新标准。通过职能归并优化,管理部门与服务窗口数量实现双下降。
四、制度创新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在全国率先建立备案转告知承诺制度体系,在食品流通、工程建设等领域推出18项承诺制服务清单。针对国家层面设定的21项审批事项,已启动法规修订程序,同步推进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分离改革,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推出信用审批分类管理机制,对连续三年无违诺记录的1200家企业开通绿色通道。
五、智慧赋能构建新型服务生态。深化"一网通办"平台功能建设,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可全程网办比例提升至95%。开发智能预审系统实现17类高频事项秒批秒办,上线政务数字地图提供精准化导办服务。推进区块链技术在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等场景应用,实现32项业务"零材料"办理。在政务服务大厅全面部署智能终端设备,市民平均等待时间缩短至7分钟。
六、效能变革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改革实施后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至45日内,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3小时办结。统计显示市场主体年均可减少跑动次数23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约15%。政务服务满意度跃升至98.7%,带动全市新增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2%。精简事项释放的审批资源重点投向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七、持续改革开启新阶段新征程。北京市将建立动态调整长效机制,每季度开展审批事项实施效果评估。推进"AI+政务服务"深度融合,研发智慧政务服务大模型系统。探索京津冀政务服务跨域通办,首批推动68项高频事项异地可办。同步推进街乡镇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现代政务服务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