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务院中介服务事项精简七成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国务院近日印发相关决定,再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明确这些事项不再作为行政审批的受理条件。至此,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集中清理规范工作基本完成,原来作为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已取消70%。这一改革举措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市场主体松绑减负,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助力招商引资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简政放权:破解中介服务“梗阻”难题
长期以来,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作为连接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技术性审查等职能,但也存在环节冗余、收费不规范、服务效率偏低等问题,部分领域甚至出现“红顶中介”垄断市场、加重企业负担的情况,成为制约审批效率提升的“中梗阻”。此次集中清理规范工作,是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性梳理和优化中介服务事项,从源头上减少审批环节对中介服务的依赖,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分类施策推进:三类事项实现精准优化
此次清理规范的192项事项通过差异化路径实现优化,确保改革精准发力。其中,94项事项被全部取消,清理规范后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评估、论证、鉴定、证明等材料,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在这些环节的办事负担;53项事项调整管理方式,由原来申请人委托中介机构提供材料,改为审批部门根据审批工作需要自行委托开展技术性服务,推动责任主体归位,避免企业“跑腿买单”;另有45项事项赋予申请人自主选择权,既可由申请人自行编制相关材料,也可继续委托中介机构编制,充分尊重市场主体意愿,提升服务灵活性。
三、释放市场活力:企业办事成本显著降低
中介服务事项的精简直接惠及市场主体,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明显下降。以全部取消的事项为例,过去企业办理相关审批时,需自行联系中介机构开展评估或鉴定,不仅要支付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的服务费用,还需等待数周甚至数月的办理周期。改革后,这些环节的材料不再作为受理条件,企业可直接提交核心申请材料,大幅缩短审批前置时间。对于改为审批部门委托的事项,企业无需再为技术性服务付费,相关费用由财政统筹保障,进一步减轻企业经营压力。自主选择类事项则让具备专业能力的企业可以自行完成材料编制,避免不必要的中介服务支出,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从中受益尤为明显。
四、强化配套改革:构建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决定》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做好落实工作,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设,确保“放得开、管得住”。一方面,相关部门正抓紧修订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和办事指南,及时向社会公开清理规范后的事项名称、办理要求等,确保企业和群众清晰知晓改革内容;另一方面,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通过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完善行业标准规范、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方式,对中介服务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同时,审批部门在自行委托技术性服务时,将严格规范委托程序,加强服务质量评估,确保审批依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防止出现监管真空。
五、地方积极落实:形成上下联动改革合力
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各地结合实际推进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形成上下联动的改革格局。北京在落实过程中,同步推进中介服务机构与审批部门脱钩改制,切断利益关联,推动中介服务市场公平竞争;上海通过建立统一的中介服务信息平台,集中展示具备资质的中介机构名单及服务信息,方便企业自主选择和对比;广州加强审批部门内部技术审查能力建设,通过充实专业人员、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式,提高自行委托技术性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深圳则针对自主选择类事项,编制通俗易懂的材料编制指南,为企业自行办理提供便利支持,确保改革措施在基层落地见效。
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介服务事项的清理规范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此次70%事项的取消,标志着我国行政审批领域“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更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活力,为招商引资创造了更优的制度环境。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将有更多精力投入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加顺畅,有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未来,相关部门还将继续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动态调整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