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完善失信黑名单管理机制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3日
北京持续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通过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着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系,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提供坚实信用支撑,助力城市文明程度和治理效能双提升。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信用体系框架
北京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系统推进诚信建设向各领域延伸。2016年发布的《首都“十三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将诚信建设制度化列为重要任务,明确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维度构建全域信用体系。在政务诚信领域,北京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公开政务信息,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将政务履约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确保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公信力。商务诚信方面,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社会诚信建设覆盖公共服务、社会交往等场景,推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建立诚信档案,规范行业行为准则。司法公信领域则通过深化司法公开、加强司法信用信息共享,提升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信用基石。
二、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与联合奖惩机制
北京着力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明确黑名单的认定标准、管理流程和退出机制,确保名单管理规范有序。黑名单认定范围涵盖严重失信行为,包括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等情形,相关信息通过“信用北京”平台统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北京深入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网络。对守信主体,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便利;对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准入限制、融资信贷约束、评优评先限制等惩戒措施。特别是在各类创建评选和道德模范评选中,严格实行“失信一票否决”,强化信用在社会评价中的刚性约束,推动形成“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个人诚信档案建设与信息共享
为引导市民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北京全面推进市民个人诚信档案建设,档案内容涵盖个人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职业活动等领域的信用记录。通过整合政务服务、公共事业、金融信贷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个人信用数据的共建共享,为精准画像和信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个人诚信档案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信用状况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在职业资格认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信用记录作为重要依据,推动诚信成为市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通行证”。同时,北京建立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和修复机制,保障个人信用权益,引导失信主体通过主动纠错、履行义务等方式修复信用,鼓励个人重树诚信形象。
四、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与社会共治格局
北京将诚信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通过主题活动、公益广告、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开展“诚信北京”系列宣传活动,选树诚信企业、诚信个人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社区、企业开展诚信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将诚信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同时,北京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引导行业制定诚信公约,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机制,推动形成行业诚信建设合力。社会监督渠道持续畅通,鼓励公众通过“信用北京”平台查询信用信息、举报失信行为,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诚信建设共治格局。
五、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诚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石,北京通过加强诚信建设,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在企业服务方面,推行“信用+审批”模式,对守信企业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监管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同时,北京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合作,打破区域信用壁垒,提升城市信用水平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影响力。良好的信用环境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推动信用建设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北京将诚信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推动信用手段在城市运行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在城市管理方面,将信用记录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相结合,对诚信市民在公共交通、文化场馆使用等方面给予便利;在生态环保领域,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与环境监管、资金支持挂钩,倒逼企业落实环保责任。在基层治理中,推广“信用+社区”模式,将居民诚信表现与社区服务、评优评先结合,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通过信用建设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北京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七、健全信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
为确保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北京加强信用领域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的规范要求,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北京积极参与国家信用立法实践,结合首都特点探索信用法规制度创新,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北京进一步明确信用建设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推动诚信建设从行政推动向制度保障转变。
八、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信用信息平台是诚信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北京不断升级完善“信用北京”平台功能,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能力。平台整合全市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数据,形成覆盖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和应用。同时,平台拓展信用服务应用场景,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报告、信用预警等多样化服务,支持信用信息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技术赋能,北京持续提升信用信息平台的智能化水平,为诚信建设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通过系统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北京正逐步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这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首都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构建全域覆盖的信用体系框架
北京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系统推进诚信建设向各领域延伸。2016年发布的《首都“十三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将诚信建设制度化列为重要任务,明确从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四个维度构建全域信用体系。在政务诚信领域,北京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公开政务信息,建立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将政务履约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确保政策执行的稳定性和公信力。商务诚信方面,聚焦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等重点行业推行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社会诚信建设覆盖公共服务、社会交往等场景,推动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建立诚信档案,规范行业行为准则。司法公信领域则通过深化司法公开、加强司法信用信息共享,提升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权威性,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信用基石。
二、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与联合奖惩机制
北京着力健全失信黑名单制度,明确黑名单的认定标准、管理流程和退出机制,确保名单管理规范有序。黑名单认定范围涵盖严重失信行为,包括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破坏市场秩序、损害公共利益等情形,相关信息通过“信用北京”平台统一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在此基础上,北京深入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协同监管网络。对守信主体,在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便利;对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市场准入限制、融资信贷约束、评优评先限制等惩戒措施。特别是在各类创建评选和道德模范评选中,严格实行“失信一票否决”,强化信用在社会评价中的刚性约束,推动形成“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三、强化个人诚信档案建设与信息共享
为引导市民养成诚信行为习惯,北京全面推进市民个人诚信档案建设,档案内容涵盖个人在公共服务、社会交往、职业活动等领域的信用记录。通过整合政务服务、公共事业、金融信贷等部门的信用信息,实现个人信用数据的共建共享,为精准画像和信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个人诚信档案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信用状况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在职业资格认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信用记录作为重要依据,推动诚信成为市民参与社会活动的“通行证”。同时,北京建立信用信息异议处理和修复机制,保障个人信用权益,引导失信主体通过主动纠错、履行义务等方式修复信用,鼓励个人重树诚信形象。
四、深化诚信宣传教育与社会共治格局
北京将诚信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各环节,通过主题活动、公益广告、典型宣传等多种形式,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风尚。开展“诚信北京”系列宣传活动,选树诚信企业、诚信个人等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学校、社区、企业开展诚信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将诚信理念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同时,北京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的自律作用,引导行业制定诚信公约,建立行业信用评价机制,推动形成行业诚信建设合力。社会监督渠道持续畅通,鼓励公众通过“信用北京”平台查询信用信息、举报失信行为,参与信用体系建设,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诚信建设共治格局。
五、以信用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诚信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石,北京通过加强诚信建设,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条件。在企业服务方面,推行“信用+审批”模式,对守信企业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在市场监管领域,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守信企业减少检查频次,对失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实现监管资源精准配置。同时,北京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信用信息共享和联合奖惩合作,打破区域信用壁垒,提升城市信用水平在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影响力。良好的信用环境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投资信心,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落地,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推动信用建设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
北京将诚信建设作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抓手,推动信用手段在城市运行各领域的创新应用。在城市管理方面,将信用记录与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相结合,对诚信市民在公共交通、文化场馆使用等方面给予便利;在生态环保领域,建立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制度,将评价结果与环境监管、资金支持挂钩,倒逼企业落实环保责任。在基层治理中,推广“信用+社区”模式,将居民诚信表现与社区服务、评优评先结合,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共建共治。通过信用建设与城市治理的深度融合,北京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城市文明程度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七、健全信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
为确保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北京加强信用领域法规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的制度保障体系。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等政策文件,明确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的规范要求,界定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同时,北京积极参与国家信用立法实践,结合首都特点探索信用法规制度创新,为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通过完善制度设计,北京进一步明确信用建设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流程,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推动诚信建设从行政推动向制度保障转变。
八、持续深化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信用信息平台是诚信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北京不断升级完善“信用北京”平台功能,提升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服务能力。平台整合全市各部门、各领域的信用数据,形成覆盖企业、个人、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询和应用。同时,平台拓展信用服务应用场景,为政府部门、市场主体、社会公众提供信用报告、信用预警等多样化服务,支持信用信息在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通过技术赋能,北京持续提升信用信息平台的智能化水平,为诚信建设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通过系统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完善失信黑名单制度,北京正逐步构建起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这不仅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也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首都在新时代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怀柔琉璃庙镇:以特色活动赋能生态旅游强镇建设
2025-08-23
海淀北斗赋能高地:科技创新驱动智慧京城新格局
2025-08-23
海淀召开专题会:以协同创新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5-08-23
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大厂通州共铸乡村旅游新篇
2025-08-23
京津冀医疗协同新突破:区域医联体筑起健康屏障
2025-08-23
空港物流园新动力:北京基地拥抱中关村政策红利
2025-08-23
安庆25个首位产业项目北京签约 总投资近百亿
2025-08-23
八达岭开发区锚定五项核心任务深化创先争优实践
2025-08-23
顺义张镇:以“四抓”工作法激活区域就业新动能
2025-08-23
宝山镇创新镇村联动模式推动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
2025-08-23
庆城农村公路蝶变记:一条路带活三乡产业与民生
2025-08-23
北京大兴:专项基金精准滴灌 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2025-08-23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