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深化放管服改革新举措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2日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会议要求,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本次会议聚焦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方向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系统性制度创新为首都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着力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政务服务体系。
一、战略定位与改革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区域竞争日益表现为营商环境的竞争。首都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2023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数据显示,本市政务服务便利度等12项指标居全国首位,但对照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仍存在提升空间。国务院最新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动从单点突破转向整体优化。为此本市确立三项攻坚方向: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升级,监管体系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转型,政策效能从短期纾困向长效制度供给深化。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再厘清
全面实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完成行政许可事项"四级六十同"标准化梳理。2024年新版清单压减行政权力事项17项,清理各类证明35类,建筑工程领域审批中介服务收费下降40%。创新建立涉企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估机制,对市场准入、产业发展等政策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累计废止妨碍统一市场文件83件。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首批322项政策实现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政策兑现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三、数字赋能业务流程革命
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攻坚信息壁垒,打通42个部门158类数据资源。企业开办"e窗通"系统升级至4.0版,将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等15个事项整合为"一表填报",全流程耗时压缩至10分钟。工程建设审批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实现"拿地即开工",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5天。在全国首创不动产登记"智能秒批"模式,涉及税务、民政等9部门数据的27类业务实现即时办理。
四、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实践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融合,对诚信企业检查频次降低80%。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推行"远程监管+触发式预警"模式,动态监测覆盖85%高风险主体。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取得突破,整合22个领域执法职能,建立"1+N"综合执法清单体系。探索"沙盒监管"新机制,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设立柔性监管试验区,为20个创新项目提供测试空间。社会共治机制覆盖90个行业领域,引导2.4万家企业作出信用承诺。
五、政务服务标准化升级
"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服务事项突破3.7万项,市级全程网办率达98%。编制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建立差评100%回访整改机制。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朋友圈扩至28省,148项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办理。政务大厅实施"云窗口"改造,集成远程身份核验、智能填表等16项功能,76个街乡实现"一窗受理"全覆盖。设立300个园区政务服务站,为重点企业配备117名服务管家,形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六、深化改革落地保障体系
建立"市-区-部门"三级改革任务台账,将321项任务纳入智慧督查系统实时跟踪。引入高校研究机构组建营商环境观察员团队,每季度发布改革成效评估报告。针对审批监管协同难点,建立18个市级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营商环境监督专线,同步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形成"收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性变革正在释放强劲动能。三年来本市累计推出365项创新举措,其中56项改革经验纳入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市场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新设经营主体增长25.7%,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营商环境满意度保持96%以上高位。未来将持续攻坚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战略定位与改革新要求
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区域竞争日益表现为营商环境的竞争。首都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率先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2023年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数据显示,本市政务服务便利度等12项指标居全国首位,但对照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仍存在提升空间。国务院最新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要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推动从单点突破转向整体优化。为此本市确立三项攻坚方向: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升级,监管体系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转型,政策效能从短期纾困向长效制度供给深化。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再厘清
全面实施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完成行政许可事项"四级六十同"标准化梳理。2024年新版清单压减行政权力事项17项,清理各类证明35类,建筑工程领域审批中介服务收费下降40%。创新建立涉企政策"全生命周期"评估机制,对市场准入、产业发展等政策开展公平竞争审查,累计废止妨碍统一市场文件83件。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首批322项政策实现精准直达,中小微企业政策兑现周期缩短至3个工作日。
三、数字赋能业务流程革命
依托市级大数据平台攻坚信息壁垒,打通42个部门158类数据资源。企业开办"e窗通"系统升级至4.0版,将社保登记、公积金开户等15个事项整合为"一表填报",全流程耗时压缩至10分钟。工程建设审批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改革,在自贸试验区实现"拿地即开工",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15天。在全国首创不动产登记"智能秒批"模式,涉及税务、民政等9部门数据的27类业务实现即时办理。
四、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实践
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信用风险分类管理融合,对诚信企业检查频次降低80%。在食品药品等领域推行"远程监管+触发式预警"模式,动态监测覆盖85%高风险主体。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取得突破,整合22个领域执法职能,建立"1+N"综合执法清单体系。探索"沙盒监管"新机制,在自动驾驶、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设立柔性监管试验区,为20个创新项目提供测试空间。社会共治机制覆盖90个行业领域,引导2.4万家企业作出信用承诺。
五、政务服务标准化升级
"一网通办"总门户接入服务事项突破3.7万项,市级全程网办率达98%。编制全国首个政务服务"好差评"国家标准,建立差评100%回访整改机制。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朋友圈扩至28省,148项高频事项实现异地办理。政务大厅实施"云窗口"改造,集成远程身份核验、智能填表等16项功能,76个街乡实现"一窗受理"全覆盖。设立300个园区政务服务站,为重点企业配备117名服务管家,形成"15分钟政务服务圈"。
六、深化改革落地保障体系
建立"市-区-部门"三级改革任务台账,将321项任务纳入智慧督查系统实时跟踪。引入高校研究机构组建营商环境观察员团队,每季度发布改革成效评估报告。针对审批监管协同难点,建立18个市级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营商环境监督专线,同步开通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形成"收集-交办-反馈-评价"闭环机制。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制度性变革正在释放强劲动能。三年来本市累计推出365项创新举措,其中56项改革经验纳入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市场活力持续迸发——2023年新设经营主体增长25.7%,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营商环境满意度保持96%以上高位。未来将持续攻坚关键环节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通州产业升级促企业转移 多地联合共谋发展新篇章
2025-08-22
通州交通升级构建枢纽城市 助力招商与可持续发展
2025-08-22
亦庄构筑产业生态型创新高地 打造创业服务新范式
2025-08-22
央企改制提速多城市铺开 招商引资促混改活力提升
2025-08-22
武汉投资项目在线平台终结企业“跑北京”审批烦恼
2025-08-22
雁栖纳米园双星闪耀:膜技术项目问鼎京城科技大奖
2025-08-22
枣强县在北京举办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招商推介会
2025-08-22
圆通速递华北智能物流枢纽在顺义杨镇正式投产运营
2025-08-22
越秀地产4.43亿元竞得昆山花桥开发区住宅用地
2025-08-22
体育产业招商引资迎黄金期 苏杭等地布局万亿市场
2025-08-22
【大兴区招商引资】2014年北京市大兴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5-08-22
【投资门头沟区】201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工作报告
2025-08-22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