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北京以水定发展 强化节水与水源补偿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1日
北京水资源承载力与城市发展的平衡引发关注,人大代表呼吁落实“以水定人口、以水定产业”,统筹推进全行业节水,建立南水北调水源地补偿机制,提速再生水利用,同时将水资源承载能力纳入招商引资考量,确保发展可持续性。
一、水资源约束下的城市发展挑战
北京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均水资源量长期低于国际极度缺水标准,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历史上,部分发展曾依赖地下水超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平衡发展需求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以水定发展的核心路径
人大代表提出,“以水定人口、以水定产业”需从规划层面落地。应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科学核定城市人口规模,在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中,严格限制高耗水行业扩张,优先发展节水型、高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水资源节约型转型,确保新增项目与水资源条件相匹配。
三、全行业节水措施的系统推进
代表建议,政府需统筹水资源管理,推动各行业制定专项节水方案。工业领域应推广循环用水技术,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农业领域加快节水灌溉设施建设,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生活领域加强节水宣传,推广节水器具,引导市民养成节水习惯。对仍存在的高耗水行业,通过政策调控限制用水总量,推动技术改造提升用水效率。
四、南水北调水源地补偿机制的构建
南水北调工程为北京水资源保障提供重要支撑,代表指出,需强化对水源地的支持与补偿。补偿机制不应局限于水价调整,应通过多元化经济手段支持库区发展,如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帮助库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实现“受水区”与“水源地”协同发展。
五、再生水利用的跨越式提升
针对再生水利用,代表建议改变当前渐进式增长模式,借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加快再生水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提升处理能力和水质标准。扩大再生水在工业冷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景观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将其打造为稳定的第二水源,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
六、长效机制保障与社会协同
为确保措施落地,需建立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将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纳入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等决策流程,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加强执法监督,严管违规超采和浪费行为,同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水资源节约与保护,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管理格局。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