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共建筑三年绿色焕新 副中心引领节能新标杆

建筑产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0日
北京市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通过绿色建筑改造深化招商引资合作,吸引节能技术企业参与城市建设。未来三年,北京市将针对公共建筑领域实施600万平方米节能改造工程,重点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强化低碳发展路径,为全国城市绿色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一、公共建筑节能升级目标与技术路径
北京市聚焦医院、学校、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能耗密集型建筑,采取分区域分类型改造策略。核心城区优先推行既有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升级与空调系统变频化替换;新建项目强制应用地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在北部科技创新区,试点建筑能源自平衡系统,通过实时数据监测实现能耗动态调控。
二、城市副中心打造超低能耗示范区
通州行政办公区建筑群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标准,其中70%建筑采用被动式节能设计,通过双层呼吸幕墙、相变蓄热材料等创新技术,实现冬季供暖能耗下降40%。在新航城枢纽区,所有新建航站楼装配光伏发电玻璃幕墙,年发电量可满足航站楼30%照明需求。
三、多层级政策支持体系保障实施
建立建筑能效标识分级管理制度,对超额完成改造项目给予容积率奖励。设立绿色改造专项资金池,配套第三方节能效益担保机制,解决改造融资痛点。针对高星级绿色建筑开发商,优先保障土地供应指标并开通审批绿色通道。
四、智慧监管平台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
北京市整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建立市级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实现4000栋大型公建实时能耗数据联网。平台具备节能潜力评估、异常用能预警、改造方案模拟等功能,为节能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改造项目全过程追溯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可监管、节能效果可验证。
五、绿色建筑标准引领产业升级
海淀科学城北区新建科研楼宇全面执行《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要求单位面积能耗低于现行标准60%。通过强制应用高性能门窗系统、智能照明联动控制等12项关键技术,带动本市节能建材产业年产值增长15%,催生建筑能源托管服务等新业态。
通过公共建筑能效提升专项行动,北京市正系统性重构城市建设标准与能源管理体系,既实现年度节约6万吨标煤的环境效益,更形成可复制的超大型城市绿色更新模式。其经验已纳入全国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为京津冀协同降碳提供重要实践支撑。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