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 重点支持创新引领示范企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北京资本市场正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制度优化、监管强化与服务升级,重点支持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招商引资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多层次支持体系。
一、聚焦“四新”产业,构建创新企业培育体系
监管部门明确,资本市场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把支持“四新”产业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重点扶持具备核心技术、市场引领力和示范效应的企业。针对创新型企业特点,监管层面正探索优化上市服务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申请均按程序受理审核,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各类资本向“四新”领域聚集,助力企业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培育过程中,强调“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的核心标准,既关注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也注重其在行业内的带动作用和模式创新价值,推动形成“上市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
二、完善退市制度,夯实市场健康发展基础
2023年,中国证监会就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指导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旨在进一步健全退市机制,畅通市场退出渠道。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证券法赋予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征求意见结束后,交易所将结合市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规则,细化退市标准和程序,推动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这一改革不仅为“四新”企业腾出上市资源空间,也通过强化退市约束,引导上市公司专注主业、提升质量,从根本上维护市场整体健康度。同时明确,企业上市申请受理审核坚持常态化,但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是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确保上市企业质量。
三、深化穿透式监管,筑牢投资者保护防线
针对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特点,监管部门始终将投资者保护作为重点工作,而穿透式监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多年来,监管层面持续推进穿透式监管体系建设,核心在于落实一户一码和开户实名制,其中一户一码制度是穿透式监管的基础。该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启动,历经多年逐步完善,通过对投资者账户和交易行为的全链条追踪,有效防范资金异常流动和违法违规交易。2022年,交易所进一步要求北上资金参与沪港通、深港通交易时实行一户一码,实现与内地资本市场穿透式监管制度的无缝衔接。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市场监管效能,也得到国际金融组织和监管机构的认可,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立足中国国情,探索特色市场制度路径
监管部门强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必须立足自身文化背景、经济发展阶段和市场环境,不能简单照搬国际经验。与发达国家历经数百年形成的资本市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在投资者结构、法律体系、市场成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在学习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市场制度。以沪港通、深港通机制为例,初期各方对市场规则认识存在差异,未立即实行一户一码制度,通过持续沟通协调,最终形成共识,沪港两地交易所均认可该制度对维护市场稳定的积极作用。这种立足国情、循序渐进的改革思路,既保障了市场开放进程的平稳推进,也为全球新兴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当前,北京资本市场正通过聚焦“四新”产业培育、完善退市机制、强化穿透式监管和探索特色制度,不断提升服务新经济的能力。随着各项措施逐步落地,资本市场将更好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为创新型、引领型、示范型企业发展注入动力,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