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增34家科普基地 构建多元协同科普服务体系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北京通过持续优化科普资源配置与布局,新增34家科普基地,推动科普事业与社会力量深度融合,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此举不仅丰富了市民科学文化生活,更通过引导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参与,强化了科普领域的招商引资与协同发展格局。
一、十年深耕实现科普资源量质双提升
自2007年启动科普基地命名工作以来,北京已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十余年,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科普基地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命名科普基地总数达371家,形成了科普教育、培训、传媒、研发四大类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科普教育基地占比超八成,科普传媒与研发基地稳步增长。这些基地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社会机构资源,实现了科普服务从单一展示向教育、培训、研发、传播一体化的转变,场馆服务面积与年服务公众规模显著提升,成为市民走近科学、了解科技的重要平台。
二、新增基地凸显三大发展新特征
此次新增的34家科普基地,在结构与功能上呈现出新特点。一是企业主体参与度显著提高,企业类型科普基地占新增总数的40%,通过引导市场力量加大科普投入,推动科普服务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转变,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二是聚焦生态环保、智能科技等社会热点领域,部分基地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主题打造特色科普内容,为相关公共政策实施提供科普支撑,助力社会共识形成。三是新技术新媒体广泛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展示等方式,将3D技术、数字传媒等融入科普传播,让科学知识更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三、制度体系完善筑牢规范发展基础
为保障科普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北京先后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构建起规范化的制度框架。2007年制定的暂行办法首次明确科普基地分类标准,将其分为科普教育、培训、传媒、研发四大类,为基地建设提供指引;2014年出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基地命名有效期为3年,建立动态评估与复核机制,推动基地建设从“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通过常态化申报、严格评审、定期复核的管理流程,确保科普基地持续发挥科普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四、多方协同共筑首都科普发展新格局
经过十余年发展,北京已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中国科技馆等综合性场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行业性、专业性科普基地协同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科普资源互为补充,既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普惠性科普服务,又针对青少年、专业群体等目标人群开展精准化科普活动。这种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发展体系,不仅丰富了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首都核心功能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科普基地作为连接科技与公众的桥梁,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北京将继续优化科普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推动科普基地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具吸引力的科普服务,助力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一、十年深耕实现科普资源量质双提升
自2007年启动科普基地命名工作以来,北京已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十余年,逐步构建起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科普基地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命名科普基地总数达371家,形成了科普教育、培训、传媒、研发四大类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科普教育基地占比超八成,科普传媒与研发基地稳步增长。这些基地通过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社会机构资源,实现了科普服务从单一展示向教育、培训、研发、传播一体化的转变,场馆服务面积与年服务公众规模显著提升,成为市民走近科学、了解科技的重要平台。
二、新增基地凸显三大发展新特征
此次新增的34家科普基地,在结构与功能上呈现出新特点。一是企业主体参与度显著提高,企业类型科普基地占新增总数的40%,通过引导市场力量加大科普投入,推动科普服务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转变,形成多元投入机制。二是聚焦生态环保、智能科技等社会热点领域,部分基地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主题打造特色科普内容,为相关公共政策实施提供科普支撑,助力社会共识形成。三是新技术新媒体广泛应用,通过沉浸式体验、互动展示等方式,将3D技术、数字传媒等融入科普传播,让科学知识更生动有趣、贴近生活,提升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热情。
三、制度体系完善筑牢规范发展基础
为保障科普基地建设有序推进,北京先后出台相关管理办法,构建起规范化的制度框架。2007年制定的暂行办法首次明确科普基地分类标准,将其分为科普教育、培训、传媒、研发四大类,为基地建设提供指引;2014年出台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基地命名有效期为3年,建立动态评估与复核机制,推动基地建设从“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通过常态化申报、严格评审、定期复核的管理流程,确保科普基地持续发挥科普功能,提升服务质量。
四、多方协同共筑首都科普发展新格局
经过十余年发展,北京已形成政府、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多方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中国科技馆等综合性场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带动行业性、专业性科普基地协同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科普资源互为补充,既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普惠性科普服务,又针对青少年、专业群体等目标人群开展精准化科普活动。这种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发展体系,不仅丰富了首都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更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发挥首都核心功能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科普基地作为连接科技与公众的桥梁,其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北京将继续优化科普资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科普事业,推动科普基地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服务模式等方面持续突破,为公众提供更高质量、更具吸引力的科普服务,助力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全球音乐教育盛会北京启幕助推文化资源招商引资
2025-08-24
青龙湖国际生态度假区项目签约助力区域文旅升级
2025-08-24
瑞丽中缅边交会助推贸易升温 两国客商机遇倍增
2025-08-24
北京门头沟区创新服务举措 赋能纳税企业发展
2025-08-24
全球网红热推中国制造,数字经济赋能贸易新变革
2025-08-24
热点城市土地市场供需双降 招商引资政策稳预期
2025-08-24
制造业引领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在北京加速推进
2025-08-24
昌平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速实现年度发展目标
2025-08-24
全球产业园区抗疫经济政策比较与招商引资新机遇
2025-08-24
清苑高新产业迎来北京重大投资项目深化协同发展
2025-08-24
清洁能源主导北京亦庄开发区推动招商引资新机遇
2025-08-24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落户北京金融街助力金融新引擎
2025-08-24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