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红门市场疏解收官在即 津冀承接产业转移提速

京津冀经济圈 产业转移 京津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实践,北京大红门地区批发市场疏解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区域产业升级与跨省市招商引资协作成效显著。该地区通过关停转型、业态创新和跨区域合作,正逐步实现从传统批发集散地向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的转变,同时推动上千家商户有序转移至河北、天津等地,为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疏解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大红门地区曾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服装纺织品集散地,聚集了45家批发市场。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的推进,该地区已累计关停7家市场,涉及商户超6000户。按照规划,剩余市场将于年底前全部完成疏解,原址将转型为融合设计研发、品牌孵化等功能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部分市场建筑已启动改造,未来将引入科技创新企业及文化创意产业。
二、津冀承接平台加速落地
河北、天津两地通过建设标准化厂房、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积极承接大红门外溢产业。目前,河北某服装产业园已吸引500余家商户入驻,配套物流仓储设施同步投用;天津某商贸城则聚焦高端服饰业态,首批300余家商户完成签约。两地还联合推出“一站式”迁移服务,协助解决商户户籍迁移、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
三、产业升级路径清晰
疏解后的腾退空间将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等现代服务业。部分区域已引入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规划建设智慧化商业综合体。原有商户可优先参与转型升级培训,符合条件者将获得创业扶持资金。相关部门表示,将通过产业链重构,避免简单异地复制低端业态。
四、协同机制持续深化
京津冀三地建立了跨区域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疏解承接中的政策衔接问题。近期推出的统一商事登记互认、质检标准互通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跨区域经营成本。分析指出,这种“疏解-承接-升级”联动模式,为全国城市群产业协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五、民生保障同步推进
针对疏解涉及的从业人员,北京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超200场次,联合津冀开发就近就业岗位。部分市场原址改造期间,周边交通路网和公共设施同步优化,新增绿化面积约3万平方米。商户普遍反映,新承接地的经营成本较北京降低,且客户群体辐射范围扩大。
当前,大红门疏解工程已从单纯的市场搬迁转向全链条产业重构,其经验正在京津冀其他重点领域推广。随着年底疏解任务的全面完成,这一区域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定位,进一步凸显首都核心区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效应。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