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构建 助力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7日
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北京正全面推动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构建。该体系通过整合调查资源、统一技术标准,将形成权威基础数据,为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及招商引资提供科学支撑,助力自然资源治理现代化。
一、破解分头管理难题,夯实系统治理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呈现多部门分头负责的格局,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等不同类型资源的调查监测工作由各领域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这种模式下,调查对象存在交叉重叠,例如部分区域的林地与耕地调查范围界定不清;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同一地块的面积统计可能因采用不同测算方法出现差异;数据成果难以共享,各部门数据库独立运行,导致“数出多门”“数据打架”等问题频发。这些情况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更难以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保护和治理,制约了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构建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正是针对这一痛点,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各类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协同统一。
二、“六统一”构建核心框架,实现全流程规范
此次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以“六统一”为核心框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调查监测碎片化的状况。统一组织开展,明确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统筹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力量,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统一法规依据,加快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调查监测的法定地位、工作流程和责任主体;统一调查体系,建立覆盖全域、层级分明的调查架构,避免重复调查和空白地带;统一分类标准,对土地、森林、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制定统一的分类体系和编码规则,确保资源类型划分一致;统一技术规范,规范数据采集、处理、质检等各环节技术要求,保障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国家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实现各级数据互联互通、动态更新。
三、“1+X”调查体系:基础与专业协同发力
“1+X”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是实现“六统一”的重要路径。其中,“1”指基础调查,是对全国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的基础性、通用性调查,重点查清各类资源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权属状况等基本信息,形成统一的底图数据。“X”则代表多项专业调查,针对特定资源类型或特定管理需求开展,如矿产资源潜力调查、湿地生态状况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等。为确保两者协同,体系建设强调“四个统筹联系”:工作统筹,基础调查与专业调查在时间安排、任务分配上相互衔接;内容融合,专业调查所需的基础信息从基础调查成果中提取,避免重复采集;底图共用,以基础调查形成的统一底图作为各类专业调查的工作底图;要素关联,建立不同资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和属性关联,实现“一张图”展示各类资源分布及相互关系。
四、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四类监测织密监管网络
在现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地理国情监测基础上,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变化监测体系,构建宏观、常规、精细、应急四类监测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网络。宏观监测主要依托卫星遥感等技术,定期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生态环境状况等进行大范围、周期性监测,把握资源变化总体趋势;常规监测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资源类型,按照固定周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扩张、生态修复等动态变化;精细监测针对生态敏感区、重要经济区等特定区域,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实现对资源变化的高精度、高频次监测;应急监测则针对自然灾害、突发环境事件等情况,快速启动调查监测机制,为应急决策和灾后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五、数据分发服务创新:四级数据库支撑共享应用
数据是调查监测体系的核心成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规范,将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库,整合遥感影像、资源类型、空间范围、面积数量、权属信息等多维数据,形成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于一体的数据资源池。同时,开发统计分析系统,具备数据汇总、趋势分析、专题制图等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建设共享分发系统,制定数据共享规则,推动数据向政府各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有序开放。通过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云平台,实现调查监测数据的“一站式”查询和应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招商引资项目选址等多样化需求。
六、健全法规与技术支撑,筑牢制度保障
为确保统一调查监测体系稳定运行,将同步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快研究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条例》等法规,明确调查监测工作的法定职责、程序和要求,规范数据采集、成果管理、共享应用等各环节行为,为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在技术支撑方面,加强调查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高分辨率遥感、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水平和处理效率;制定涵盖调查技术规程、数据标准、质量控制等内容的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调查监测全流程技术要求;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调查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为体系高效运行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七、助力治理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形成全面、完善、权威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同时,统一的数据成果能够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提供精准的资源信息支撑,帮助合理布局产业项目,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此外,体系建设还有助于提升自然资源监管能力水平,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资源行为,守护好绿水青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破解分头管理难题,夯实系统治理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管理呈现多部门分头负责的格局,土地、森林、草原、水、矿产等不同类型资源的调查监测工作由各领域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这种模式下,调查对象存在交叉重叠,例如部分区域的林地与耕地调查范围界定不清;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同一地块的面积统计可能因采用不同测算方法出现差异;数据成果难以共享,各部门数据库独立运行,导致“数出多门”“数据打架”等问题频发。这些情况不仅造成行政资源浪费,更难以将山水林田湖草沙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保护和治理,制约了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构建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正是针对这一痛点,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各类资源调查监测工作的协同统一。
二、“六统一”构建核心框架,实现全流程规范
此次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以“六统一”为核心框架,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调查监测碎片化的状况。统一组织开展,明确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统筹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力量,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统一法规依据,加快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调查监测的法定地位、工作流程和责任主体;统一调查体系,建立覆盖全域、层级分明的调查架构,避免重复调查和空白地带;统一分类标准,对土地、森林、湿地等各类自然资源制定统一的分类体系和编码规则,确保资源类型划分一致;统一技术规范,规范数据采集、处理、质检等各环节技术要求,保障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国家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库,实现各级数据互联互通、动态更新。
三、“1+X”调查体系:基础与专业协同发力
“1+X”型自然资源调查体系是实现“六统一”的重要路径。其中,“1”指基础调查,是对全国范围内所有自然资源的基础性、通用性调查,重点查清各类资源的分布范围、数量规模、权属状况等基本信息,形成统一的底图数据。“X”则代表多项专业调查,针对特定资源类型或特定管理需求开展,如矿产资源潜力调查、湿地生态状况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等。为确保两者协同,体系建设强调“四个统筹联系”:工作统筹,基础调查与专业调查在时间安排、任务分配上相互衔接;内容融合,专业调查所需的基础信息从基础调查成果中提取,避免重复采集;底图共用,以基础调查形成的统一底图作为各类专业调查的工作底图;要素关联,建立不同资源要素之间的空间关联和属性关联,实现“一张图”展示各类资源分布及相互关系。
四、国土空间变化监测:四类监测织密监管网络
在现有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和地理国情监测基础上,体系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变化监测体系,构建宏观、常规、精细、应急四类监测相结合的立体监测网络。宏观监测主要依托卫星遥感等技术,定期对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生态环境状况等进行大范围、周期性监测,把握资源变化总体趋势;常规监测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资源类型,按照固定周期开展调查,及时掌握耕地保护、建设用地扩张、生态修复等动态变化;精细监测针对生态敏感区、重要经济区等特定区域,采用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航拍等技术,实现对资源变化的高精度、高频次监测;应急监测则针对自然灾害、突发环境事件等情况,快速启动调查监测机制,为应急决策和灾后恢复提供数据支持。
五、数据分发服务创新:四级数据库支撑共享应用
数据是调查监测体系的核心成果,体系建设高度重视数据的管理与应用。按照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规范,将建立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库,整合遥感影像、资源类型、空间范围、面积数量、权属信息等多维数据,形成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于一体的数据资源池。同时,开发统计分析系统,具备数据汇总、趋势分析、专题制图等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建设共享分发系统,制定数据共享规则,推动数据向政府各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及社会公众有序开放。通过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云平台,实现调查监测数据的“一站式”查询和应用,满足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修复、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招商引资项目选址等多样化需求。
六、健全法规与技术支撑,筑牢制度保障
为确保统一调查监测体系稳定运行,将同步推进法律法规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在法律法规方面,加快研究制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条例》等法规,明确调查监测工作的法定职责、程序和要求,规范数据采集、成果管理、共享应用等各环节行为,为体系建设提供法治保障。在技术支撑方面,加强调查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广高分辨率遥感、物联网感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数据采集的智能化水平和处理效率;制定涵盖调查技术规程、数据标准、质量控制等内容的技术标准体系,统一调查监测全流程技术要求;建设专业技术队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调查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为体系高效运行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七、助力治理现代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举措,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形成全面、完善、权威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可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自然资源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同时,统一的数据成果能够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开展招商引资提供精准的资源信息支撑,帮助合理布局产业项目,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此外,体系建设还有助于提升自然资源监管能力水平,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开发利用资源行为,守护好绿水青山,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海汇聚蓝色动能 共创中国-东南亚海洋合作新图景
2025-08-18
门头沟:引智引技激活企业创新 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
2025-08-18
第六届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亦庄启幕
2025-08-18
北京怀柔: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赋能区域招商引资
2025-08-18
北京基金小镇:构筑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金融新引擎
2025-08-18
北京基金小镇:以全链条服务构建金融产业发展新生态
2025-08-18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新蓝图:一区一核引领多点协同发展
2025-08-18
北京金融园区迎来保险创新:首批相互保险社获批筹建
2025-08-18
北京开发区:企业发展“好声音”奏响高质量发展序曲
2025-08-18
北京顺义新三板加速器:赋能企业,驱动区域经济升级
2025-08-18
永清产业新城崛起:临空经济与智慧物流双轮驱动新格局
2025-08-18
枝江酒业逆势增长背后:白酒行业寒冬中难掩结构性困境
2025-08-18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