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融论坛释放信号:“十三五”将构建多元金融业态体系

金融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7日
2015年举办的中国金融论坛上,关于“十三五”期间金融市场发展的规划引发关注,其中明确将建设更富弹性和深度的现代化金融市场体系,丰富金融业态层次,通过优化金融环境助力招商引资,推动传统金融与新型业态协同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一、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业态协同发展格局加速构建
“十三五”期间,金融业态丰富将以传统金融机构为根基,同步推动新型金融业态规范发展。在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传统机构方面,将持续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比如引导银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证券机构将提升直接融资服务水平,助力企业上市融资和并购重组;保险机构则聚焦风险保障功能,发展普惠保险、农业保险等产品。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等新型金融业态,将通过建立健全监管框架,明确准入标准和运营规范,引导其在合规前提下创新发展,形成传统金融机构与新型业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生态格局,既发挥传统机构的稳定性优势,又释放新型业态的创新活力。
二、金融要素定价市场化改革持续深化
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是“十三五”期间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金融要素定价的市场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在利率市场化方面,将进一步完善利率形成机制,推动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健全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增强利率传导效率,使利率更好地反映资金供求关系和风险溢价。汇率市场化方面,将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提升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的汇率避险需求。通过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金融资源向高效率领域流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
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构建分层有序、品种齐全、功能互补、规则统一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十三五”期间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关键举措。场内市场将进一步完善主板、创业板等市场功能,支持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上市融资;场外市场则重点发展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等,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等服务。同时,将丰富资本市场产品体系,发展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等,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打破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促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调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长期资金。
四、多元金融市场协同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将协同推进外汇市场、票据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等发展,提升金融市场整体服务能力。外汇市场将进一步丰富交易品种和参与者类型,完善外汇衍生品市场,便利企业和金融机构进行跨境投融资和汇率风险管理;票据市场将推动电子化、规范化发展,优化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流程,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融资的效率;黄金市场将健全产品体系,发展黄金ETF、黄金期货等衍生品,发挥黄金的避险功能和资产配置作用;保险市场将鼓励产品创新,发展巨灾保险、责任保险、健康保险等,提升保险对经济社会风险的保障能力。通过多元金融市场协同发展,更好地匹配不同经济主体的风险偏好、投资偏好和收益要求,提升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效率。
五、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体系持续完善
在丰富金融业态的同时,“十三五”期间将高度重视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将建立健全跨部门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对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业态的统一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针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将制定专门的监管规则,加强信息披露和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同时,将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督促金融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提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和控制水平。通过加强监管和风险防控,为金融业态丰富和创新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
六、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丰富金融业态的根本目标是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十三五”期间,将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业态聚焦实体经济需求,优化金融服务供给。传统金融机构将加大对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开发符合产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新型金融业态如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将重点支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将为居民和企业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服务,增加财产性收入。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七、金融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将在丰富国内金融业态的同时,稳步扩大金融开放,提升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将有序引入境外金融机构参与国内金融市场,鼓励国内金融机构“走出去”,参与国际金融合作与竞争。在外汇管理方面,将进一步便利跨境贸易和投资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投资和储备中的使用。通过金融开放,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国内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国内金融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
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运行的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将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将完善支付清算体系,推动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提升支付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健全征信体系,扩大征信覆盖范围,提高征信信息质量,为金融机构提供准确的信用信息服务;加强金融标准化建设,统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提升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和透明度。通过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为金融业态丰富和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和制度保障。
九、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丰富金融业态需要高素质的金融人才支撑。“十三五”期间,将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熟悉国际金融规则、掌握金融创新技术、具备风险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将完善金融人才培养体系,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设金融相关专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同时,将优化金融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海内外高端金融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通过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为金融业态创新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十、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加速推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成为丰富金融业态的重要驱动力。“十三五”期间,将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支持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技术优势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效率;同时,将加强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防范技术风险和数据安全风险。通过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动金融业态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十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丰富农村金融业态。将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领域的投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订单融资等业务;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水平。通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解决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十二、绿色金融体系逐步建立
发展绿色金融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业态。将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贷,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发展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新型绿色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项目;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完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发展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十三、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普惠金融是金融业态丰富的重要方向,旨在让更多群体享受金融服务。“十三五”期间,将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将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服务重心,在农村地区、偏远地区设立服务网点,推广移动金融服务;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如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等,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人群等的金融需求;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提升公众金融素养。通过发展普惠金融,促进金融公平,助力共同富裕。
十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日益健全
在金融业态丰富的过程中,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十三五”期间,将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提升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将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畅通投诉渠道,提高投诉处理效率;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普及金融知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规范金融机构营销行为,禁止误导性宣传和违规收费。通过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增强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心。
十五、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十三五”期间,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金融需求,推动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丰富区域金融业态。将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打造金融创新高地;鼓励中西部地区结合资源禀赋,发展特色金融业态,如能源金融、农业金融等;支持东北地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盘活存量金融资源,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通过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升金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十六、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化
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丰富金融业态的重要途径。“十三五”期间,将推动金融与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金融新业态。将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上下游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支持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参与产业整合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发展供应链金融,提升产业链整体融资效率。通过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园区招商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