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
货运站距离:10.4公里 高铁距离:3.6公里 港口距离:1.5公里 机场距离:34公里 区位介绍:南起南纬路、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起南中轴路、西至虎坊路 公路运输:南起南纬路、北至珠市口西大街,东起南中轴路、西至虎坊路 铁路运输:11.1公里 园区周边房价:20000 元/㎡ 两居室租金:300
北京-海淀区
货运站距离:10.0 高铁距离:5.0 港口距离:90.0 机场距离:60.0 区位介绍:坐落于宝坻区口东镇。位于天津市偏北方,距市区60公里;距天津机场60公里;距天津港90公里;距北京70公里。紧邻津蓟高速公路及潮白河左堤路、潮阳东路、宝黑公路等一级公路。 公路运输:津蓟高速公路、宝平公路、津围
北京-海淀区
货运站距离:距离北京东货运站26公里 高铁距离:距离北京西站9公里,距离北京南站16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天津港194公里 机场距离:距离首都国际机场41公里 区位介绍: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
北京-朝阳区
货运站距离:距离北京东货运站2公里 高铁距离:距离北京西站16公里,距离北京南站10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天津港170公里 机场距离:距离首都国际机场25公里 区位介绍: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
北京-丰台区
货运站距离:距离北京东货运站22公里 高铁距离:距离北京西站5公里,距离北京南站11公里 港口距离:距离天津港187公里 机场距离:距离首都国际机场42公里 区位介绍: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
北京-海淀区
北京金融科技中心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国家级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域的重要载体。该园区前身为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疏解腾退后的升级项目,依托首都金融资源和科技优势,定位为集金融科技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创新孵化于一体的专业化园区。园区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方米,由多栋现代化写字楼及配套商业设施组成,重点吸引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部门、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监管科技实验室等入驻。 作为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项目,园区通过政策集成优势,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数据沙箱测试、跨境金融服务对接等专项支持。目前已形成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底层技术,以及移动支付、智能投顾、监管科技等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链,入驻机构包括多家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合作单位、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中国研发中心。园区配套建设了金融科技展示中心、专业孵化器及人才公寓,并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等高校建立联合实验室,定期举办全球金融科技峰会。 凭借毗邻金融街的区位优势,北京金融科技中心致力于打造"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高地,已纳入北京市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通过5G网络全覆盖和数据中心直连等数字基建,持续提升服务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能力。
北京-西城区
西城金科科技特色产业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金科集团打造的集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企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园区依托西城区丰富的科技资源与政策优势,重点聚焦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 园区规划布局科学,配备现代化办公空间、共享实验室及多功能会议中心,满足企业研发、展示、交流等多元需求。通过整合政府、高校及行业资源,搭建技术转化平台与投融资服务体系,助力入驻企业加速创新成果落地。目前,已吸引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成长型初创团队入驻,形成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 作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西城金科科技特色产业园秉承“产城融合”理念,注重绿色低碳与智慧化管理,配套商业、人才公寓等设施,打造宜业宜居的科技社区。未来,园区将持续发挥区位与资源优势,深化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西城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引擎,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北京-海淀区
北京环球创新中心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集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商务办公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区。园区定位为国际化创新枢纽,重点吸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 园区由国际知名设计团队打造,建筑风格融合现代科技感与绿色环保理念,配备智能化办公系统、多功能会议中心及共享实验室等设施,满足企业多元化需求。其区位优势显著,毗邻首都国际机场,紧邻地铁14号线和多条主干道,交通便捷。周边聚集了众多世界500强企业、金融机构及科研院所,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链。 北京环球创新中心致力于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政策咨询、投融资对接、技术转化支持等,助力入驻企业加速成长。园区内还设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定期举办行业峰会、技术交流活动,促进跨界合作与资源整合。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硬件设施及专业的运营团队,该中心已成为北京东部地区极具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吸引了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或研发中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延庆区
中关村(延庆)低空技术产业园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平台。园区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延庆区独特的区位条件,聚焦低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重点发展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通信导航、空域管理服务等细分领域。 作为北京市首个以低空技术为主题的特色园区,该园区通过整合高校科研资源、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构建了"研发-测试-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园区内建有专业飞行试验场地、检测认证中心及共享制造平台,并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加速关键技术攻关。 延庆区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赛区之一,拥有良好的空域条件和基础设施,为低空飞行器测试提供了天然优势。园区重点服务于智慧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已吸引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入驻,包括无人机整机制造商、飞控系统研发机构及配套服务商。 未来,园区将围绕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低空经济创新高地,推动形成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标准制定、商业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房山区
中关村(房山)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园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房山区重点打造的以智能应急装备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园区。该园区聚焦智能应急装备、安全应急技术、防灾减灾装备等领域的研发、生产与产业化,致力于构建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集聚于一体的全链条生态体系。 园区依托中关村丰富的科技资源与创新优势,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智能应急装备企业,涵盖智能监测预警、应急救援装备、智能消防设备、安全防护产品等细分领域。通过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及产学研合作机制,园区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检验检测、市场对接等全方位支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作为北京市推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关村(房山)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园紧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需求,积极响应“安全发展”战略,通过集聚高端要素、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善的智能应急装备产业集群,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服务国家应急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顺义区
顺义科技创新园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是集科研创新、产业孵化、企业总部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园区依托顺义区作为北京东北部重点发展区域的区位优势,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高地。 园区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善,拥有高品质的研发办公楼宇、标准化厂房及配套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研发、生产、办公一体化解决方案。同时,园区注重产学研合作,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顺义科技创新园享有北京市及顺义区的多重政策支持,包括税收优惠、人才引进、资金扶持等,吸引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及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还提供专业的产业服务,包括投融资对接、市场推广、法律咨询等,助力企业快速成长。 作为顺义区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顺义科技创新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临近首都国际机场,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是国内外企业布局华北、拓展市场的理想选择。
北京-海淀区
京仪科创智造园位于北京市,是依托北京京仪集团打造的现代化产业园区。该园区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定位,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仪器仪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致力于构建"研发-生产-服务"一体化的高科技产业生态圈。 园区占地面积约XX万平方米(具体数据待补充),拥有标准化厂房、研发办公楼宇及配套服务设施,可满足科技企业从孵化到规模化生产的全周期需求。作为北京市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载体,京仪科创智造园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分支机构,通过提供专业化技术平台、产业基金支持和政策对接服务,助力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园区依托京仪集团在工业自动化、精密仪器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链集聚效应。目前已吸引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驻,涵盖智能传感器、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设备等细分领域,同时与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定期举办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活动。 作为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京仪科创智造园通过智慧化园区管理系统,集成5G、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实现能源管理、安防监控等运营服务的数字化升级。园区还配备人才公寓、商业配套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创新基地,为入驻企业提供"拎包入驻"的一站式发展环境。
北京-大兴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园区以"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为目标,规划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核心区20.8公顷,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作为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园区聚焦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及应用等关键环节。 园区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有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4.8吨),并配套建设了氢能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专业测试平台。目前已吸引亿华通、东方氢能等百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涵盖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形成集研发、生产、示范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作为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示范区享有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建有国际氢能交流中心展示全球前沿技术成果,并定期举办国际氢生态年会等高端活动。园区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致力于推动氢能技术在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区,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大兴区
中关村(亦庄)国际机器人产业园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园区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资源,聚焦机器人研发、生产、应用全链条发展,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产业生态体系。 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X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X万平方米,重点引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企业,覆盖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测试验证等关键环节。作为北京市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园区通过搭建公共技术平台、产业基金和人才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从初创到产业化的全生命周期支持。 目前,园区已吸引包括多家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在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以人机协作、人工智能、精密传动等为核心的技术集群。毗邻亦庄新城核心区,周边聚集了京东方、小米汽车等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具备显著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同时,依托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等配套资源,定期举办机器人行业峰会与技术成果展,持续提升产业影响力。 园区以"打造世界一流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为目标,通过政策引导、场景开放和生态培育,加速机器人技术在医疗健康、物流仓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推动京津冀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北京-海淀区
北科科技创新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深厚的科研实力与人才资源,是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以“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定位,重点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园区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科研团队及校友网络资源,搭建技术转移平台,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产业化应用转化。园内设有专业孵化空间、共享实验室及中试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投融资对接、创业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吸引优质项目入驻。 目前,园区已吸引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以学科优势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与政府、投资机构及行业龙头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北科科技创新园不仅是高校智力资源的辐射窗口,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动能,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桥梁。
北京-海淀区
中关村科学城金融服务港工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关村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科技金融与创新服务领域。作为海淀区打造的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集聚区,该园区依托中关村科学城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致力于为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专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国际化的办公空间与产业服务。 园区重点引进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科技子公司,以及金融科技初创企业、第三方支付、区块链、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企业,同时配套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科技+金融+服务"的生态闭环。其定位是成为首都金融科技的创新枢纽和产业服务平台,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园区硬件设施完善,配备现代化写字楼、会议中心及商业配套,并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对接、投融资服务等软性支持,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发展助力。依托海淀区丰富的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金融服务港工场已成为连接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具有积极作用。
北京-密云区
中关村(密云)生命健康产业园位于北京市密云区,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业园区之一,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与创新资源,致力于构建集研发、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园区规划面积广阔,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服务、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重点引进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作为密云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园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毗邻首都功能核心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枢纽,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越,为科研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园区内配备专业化载体空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为企业提供从实验室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全周期支持。同时,依托中关村的品牌影响力与资源网络,园区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园区围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引导、人才服务等措施,吸引了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入驻,涵盖基因检测、细胞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赛道,逐步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生命健康产业版图中的特色创新板块,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北京-通州区
中关村(通州)创新要素转化产业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载体之一。该园区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资源优势,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创新升级,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 园区以"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加速技术成果落地"为核心定位,重点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领域项目,同时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政策支持、投融资对接、技术转移等专业化服务。作为通州区与海淀区协同创新的枢纽平台,其通过链接中关村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头部企业资源,推动原始创新与区域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硬件设施方面,园区配备标准化研发楼宇、中试车间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配套人才公寓、商业服务等综合功能,形成产城融合的空间布局。政策层面,入驻企业可享受北京市及通州区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扶持措施,叠加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红利。 目前,园区已吸引多家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团队入驻,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和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昌平区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园区始建于2000年,规划总面积约7.19平方公里,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创新高地。 作为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顶级科研机构,以及百济神州、诺诚健华、万泰生物等30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涵盖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园区依托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资源,构建了"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端创新平台。 园区重点布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前沿赛道,建成国内首个专注生物医药的CBP国际医疗创新示范区,并配套建设了符合国际标准的GMP生产厂房和动物实验中心。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已孵化出多个原创性突破成果,包括抗肿瘤创新药、新冠检测试剂等国家级重点项目。 作为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正加速推进三期开发,着力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孵化"的创新生态链,目标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集聚区。
北京-丰台区
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南中轴路沿线,是首都南部地区重要的产业升级与城市更新项目。园区前身为大红门服装商贸城等传统市场,2021年起启动疏解腾退后转型为高端产业功能区,规划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核心区约28万平方米已率先亮相。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组成部分,该园区聚焦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数字创意、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产业,同时承载文化展示、国际交往功能,致力于打造"科技赋能文化、文化滋养科技"的创新生态。 园区依托北京南中轴地区"生态绿肺+文化轴线"的区位优势,毗邻南苑森林湿地公园,距大兴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车程,轨道交通8号线、10号线及多条公交线路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覆盖周边。硬件设施方面配备现代化写字楼、联合办公空间、展示中心及商业配套,通过"空间+服务+投资"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全周期发展支持。目前已有中国技术交易所、蓝色光标等头部机构签约落户,形成产学研协同的创新集群。作为丰台区"十四五"重点工程,该项目不仅推动了大红门地区从传统商贸向高精尖产业的转型,更成为北京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载体,助力构建"南有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有中关村科学城"的科创格局。
提交选址计划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意向区域
计划描述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预计产值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