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顺义区
顺义天竺综合保税区于200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也是北京目前唯一的综合保税区。该园区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天竺地区,毗邻首都国际机场,规划面积5.944平方公里,集口岸通关、出口加工、保税物流等功能于一体,享有“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优势。 作为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天竺综保区依托首都国际机场的航空枢纽优势,重点发展航空服务、现代物流、跨境电商、文化贸易、医疗健康等产业。园区内设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研发、检测维修等多个功能分区,并配套建设了国际展览展示中心、国际快件中心等设施,可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通关服务。 依托政策与区位双重优势,天竺综保区已成为北京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区内企业可享受进口货物保税、出口货物入区退税、区内交易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叠加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通关效率显著提升。目前,园区已吸引众多跨国企业、行业龙头及创新型中小企业入驻,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国际经贸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平谷区
平谷马坊工业区位于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是平谷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园区之一。该工业区依托首都北京的区位优势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是平谷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临近京平高速、密三路等多条交通干线,距离首都国际机场仅约40公里,具备良好的物流运输条件。作为平谷区“一区三园”产业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坊工业区致力于打造集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科技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 园区规划科学,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服务齐全,为企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化办公空间以及完善的供水、供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同时,园区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近年来,平谷马坊工业区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和先进制造企业入驻,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园区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不断提升对企业的吸引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未来,平谷马坊工业区将继续立足区位优势,深化产业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建设成为首都东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产业园区,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海淀区
中关村(海淀)生物智造产业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关村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生物医药与智能制造领域的产业集聚区。园区依托海淀区丰富的科研资源和创新生态,以生物技术、高端医疗器械、智慧医疗及智能制造为核心方向,致力于打造集研发、生产、孵化于一体的专业化产业载体。 园区充分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技术转化、临床试验、注册申报等全链条服务。周边聚集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顶尖医疗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力量,形成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网络。 作为北京市重点规划的生物医药产业承载地之一,园区配备符合GMP标准的实验室及中试空间,支持创新药、精准医疗、AI辅助诊断等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同时,通过搭建投融资对接、市场推广等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加速成长。目前,园区已吸引多家高成长性生物科技企业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入驻,成为推动区域大健康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凭借区位优势与专业化配套,中关村(海淀)生物智造产业园持续吸引全球创新要素汇聚,助力北京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及全球健康产业高地。
北京-通州区
中关村(通州)创新医学转化产业园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载体。园区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与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医学转化关键环节,致力于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产业生态。 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XX亩(具体数据以官方最新信息为准),总建筑面积达XX万平方米,重点引进高端医疗器械、创新药物研发、精准医疗、智慧健康等领域的领军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整合临床资源、产业资本与专业技术平台,构建“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加速医学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程。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布局,园区享受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通州区产业扶持资金及人才引进配套措施,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优惠、租金补贴、研发支持等全方位服务。同时,依托周边三甲医院及科研院所资源,搭建临床试验、检验检测、注册申报等专业服务平台,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与周期。 目前,园区已吸引多家高成长性企业入驻,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医疗机构建立合作,逐步形成区域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效应,成为推动京津冀地区大健康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北京-海淀区
北科科技创新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依托北京科技大学深厚的科研实力与人才资源,是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以“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定位,重点聚焦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园区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科研团队及校友网络资源,搭建技术转移平台,推动高校专利技术向产业化应用转化。园内设有专业孵化空间、共享实验室及中试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支持、投融资对接、创业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并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吸引优质项目入驻。 目前,园区已吸引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及科研机构入驻,形成以学科优势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同时,通过与政府、投资机构及行业龙头合作,构建了“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北科科技创新园不仅是高校智力资源的辐射窗口,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动能,成为连接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桥梁。
北京-大兴区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园区以"打造全球领先的氢能科技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为目标,规划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核心区20.8公顷,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作为国家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园区聚焦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涵盖制氢、储运、加注及应用等关键环节。 园区依托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有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日加氢能力达4.8吨),并配套建设了氢能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及专业测试平台。目前已吸引亿华通、东方氢能等百余家行业领军企业入驻,涵盖燃料电池系统、氢能装备制造、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形成集研发、生产、示范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作为北京市"两区"建设重点项目,示范区享有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建有国际氢能交流中心展示全球前沿技术成果,并定期举办国际氢生态年会等高端活动。园区通过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致力于推动氢能技术在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创新示范区,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北京-石景山区
首钢园区科幻产业园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前身为首钢老工业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遗产转型项目之一。园区依托首钢百年工业底蕴,在保留高炉、冷却塔等标志性工业遗存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升级打造为以科幻产业为核心的高端功能区。作为北京市科幻产业集聚区的核心承载地,这里汇聚了科幻技术研发、内容创作、影视制作、会展体验等全产业链资源,已吸引腾讯、当红齐天、天图万境等头部企业入驻,形成"科幻+科技+文化"的融合发展生态。 园区拥有国内首个科幻主题乐园"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利用XR、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工业遗址转化为沉浸式体验空间。同时配套建设了科幻产业联合体、元宇宙创新中心等平台,定期举办中国科幻大会、国际科技艺术节等活动,成为全球科幻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通过工业遗产保护与未来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该园区不仅成功实现城市更新,更被列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老工业区转型提供了"科幻赋能"的创新范本,年接待游客及商务访客超百万人次。
北京-门头沟区
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是北京市重点打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中关村发展集团与门头沟区政府合作共建的标杆性科技园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约5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定位为“AI+智能制造”创新高地,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构建“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生态体系。 园区依托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与创新资源,重点引进人工智能算法、芯片设计、大数据、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企业,同时联动周边传统产业,推动智能化升级。园区内配备专业化实验室、中试平台及共享制造空间,并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转化支持。配套服务涵盖人才公寓、国际会议中心、商业综合体等,形成产城融合的现代化科技社区。 作为京西地区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园区通过“空间+服务+资本”模式,已吸引多家AI领域独角兽及隐形冠军企业入驻,逐步成为北京南部科技创新轴的关键节点。其建设不仅助力门头沟区从传统资源型产业向高精尖经济结构跨越,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人工智能产业新支点。
提交选址计划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意向区域
计划描述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预计产值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