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 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医疗医药产业
科技创新
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4日
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围绕提高审评质量、解决注册积压、提升仿制药水平、鼓励新药创制、增强审批透明度五大目标,部署十二项重点任务。改革将优化医药产业生态,强化创新驱动,为生物医药领域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推动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一、改革背景:回应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
当前,医药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群众对优质药品、先进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际医药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原有审评审批体系存在标准不高、流程冗长、创新激励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此次改革立足破解行业痛点,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既是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目标解析:构建科学高效审评体系
改革明确五大核心目标,形成系统推进的工作框架。一是全面提升审评审批质量,建立基于科学和风险的审评标准体系,确保审批结果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二是系统解决注册申请积压问题,通过优化流程、增加资源投入等方式,实现注册申请“快审快批”,缩短企业研发转化周期。三是着力提高仿制药质量,推动仿制药与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一致,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四是大力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为创新药提供优先审评通道,加速临床急需药品上市。五是持续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通过信息公开让审批过程更加规范、可预期,保障申请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三、重点任务部署:十二项举措推动改革落地
围绕目标任务,改革从质量、效率、创新等多维度提出具体措施,形成全方位改革矩阵。
在提升质量标准方面,改革明确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完善药品注册技术要求,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全面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要求已上市仿制药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开展评价,未通过评价的品种将逐步退出市场,倒逼企业提升生产质量。
在加速创新转化方面,改革提出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等实行优先审评,设立专门通道缩短审批时限。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作为持有人,委托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破除“研发与生产捆绑”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改革强调简化药品审批程序,合并相似审批环节,推行并联审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完善药品再注册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药品简化再注册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改进药品临床试验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提升研究水平。
在强化监管与透明度方面,改革要求落实申请人主体责任,明确申请人对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全部责任。及时发布药品供求和注册申请信息,让企业清晰掌握市场需求和审批进度。全面公开审评审批信息,包括审评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审批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严肃查处注册申请弄虚作假行为,对提供虚假数据、资料的申请人依法从严处罚,维护审评审批秩序。
在医疗器械审批改革方面,改革提出根据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实行分类审批,对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急需医疗器械开辟优先审批通道,缩短审批周期。同时,健全审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审评团队专业化建设,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审评工作科学规范。
四、地方实践:多地探索形成改革经验
改革启动以来,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相关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经验。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例,当地依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推动创新药审评审批“就近办”,缩短企业与审评机构的沟通距离,已有多个创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在基地实现快速转化。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则聚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等一体化服务,帮助园区内多家企业完成仿制药评价工作,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广东广州通过落实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吸引了一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落户,推动“研发+生产”分离模式发展,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五、产业影响:优质企业迎发展新机遇
行业分析认为,改革将重塑医药产业竞争格局,推动行业向“创新驱动、质量优先”转型。对研发型药企而言,创新药优先审评、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举措,将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缩短投资回报周期,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对仿制药企业,一致性评价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质量管控优势的企业有望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医疗器械领域,分类审批和优先通道将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
从长期看,改革将促进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审评标准提高和监管加强,医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显著提升,群众用药用械的可及性和安全性得到更好保障。同时,行业规范化发展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领域,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六、保障措施:夯实改革实施基础
为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强化保障。在审评能力建设上,加强审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审评专家,提升审评团队专业水平。推进审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信息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线上化、透明化,提高审批效率。在政策协同上,加强药品监管、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审评审批、市场准入、医保支付等政策有效衔接。在宣传引导上,通过多种渠道解读改革政策,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改革内容,引导行业积极参与改革实践。
此次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是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将持续增强,产品质量将稳步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一、改革背景:回应产业发展与民生需求
当前,医药产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群众对优质药品、先进医疗器械的需求日益增长,国际医药创新竞争日趋激烈。原有审评审批体系存在标准不高、流程冗长、创新激励不足等问题,难以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此次改革立足破解行业痛点,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既是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举措。
二、主要目标解析:构建科学高效审评体系
改革明确五大核心目标,形成系统推进的工作框架。一是全面提升审评审批质量,建立基于科学和风险的审评标准体系,确保审批结果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二是系统解决注册申请积压问题,通过优化流程、增加资源投入等方式,实现注册申请“快审快批”,缩短企业研发转化周期。三是着力提高仿制药质量,推动仿制药与原研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一致,降低群众用药负担。四是大力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为创新药提供优先审评通道,加速临床急需药品上市。五是持续提高审评审批透明度,通过信息公开让审批过程更加规范、可预期,保障申请人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
三、重点任务部署:十二项举措推动改革落地
围绕目标任务,改革从质量、效率、创新等多维度提出具体措施,形成全方位改革矩阵。
在提升质量标准方面,改革明确提高药品审批标准,参照国际先进水平完善药品注册技术要求,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同时,全面推进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要求已上市仿制药按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开展评价,未通过评价的品种将逐步退出市场,倒逼企业提升生产质量。
在加速创新转化方面,改革提出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对符合条件的创新药、临床急需药品等实行优先审评,设立专门通道缩短审批时限。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作为持有人,委托生产企业生产药品,破除“研发与生产捆绑”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改革强调简化药品审批程序,合并相似审批环节,推行并联审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完善药品再注册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药品简化再注册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同时,改进药品临床试验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提升研究水平。
在强化监管与透明度方面,改革要求落实申请人主体责任,明确申请人对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负全部责任。及时发布药品供求和注册申请信息,让企业清晰掌握市场需求和审批进度。全面公开审评审批信息,包括审评标准、技术指导原则、审批结果等,接受社会监督。严肃查处注册申请弄虚作假行为,对提供虚假数据、资料的申请人依法从严处罚,维护审评审批秩序。
在医疗器械审批改革方面,改革提出根据医疗器械风险程度实行分类审批,对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急需医疗器械开辟优先审批通道,缩短审批周期。同时,健全审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审评团队专业化建设,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审评工作科学规范。
四、地方实践:多地探索形成改革经验
改革启动以来,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进相关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经验。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为例,当地依托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推动创新药审评审批“就近办”,缩短企业与审评机构的沟通距离,已有多个创新药通过优先审评在基地实现快速转化。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则聚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检测等一体化服务,帮助园区内多家企业完成仿制药评价工作,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广东广州通过落实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吸引了一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落户,推动“研发+生产”分离模式发展,促进创新资源集聚。
五、产业影响:优质企业迎发展新机遇
行业分析认为,改革将重塑医药产业竞争格局,推动行业向“创新驱动、质量优先”转型。对研发型药企而言,创新药优先审评、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等举措,将加速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缩短投资回报周期,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对仿制药企业,一致性评价将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和质量管控优势的企业有望抢占更大市场份额。医疗器械领域,分类审批和优先通道将加快创新产品上市,推动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进程。
从长期看,改革将促进医药产业与国际接轨,提升我国医药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审评标准提高和监管加强,医药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将显著提升,群众用药用械的可及性和安全性得到更好保障。同时,行业规范化发展将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生物医药领域,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六、保障措施:夯实改革实施基础
为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相关部门从多个方面强化保障。在审评能力建设上,加强审评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国际视野的审评专家,提升审评团队专业水平。推进审评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信息系统,实现审批流程线上化、透明化,提高审批效率。在政策协同上,加强药品监管、医保、卫生健康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改革合力,确保审评审批、市场准入、医保支付等政策有效衔接。在宣传引导上,通过多种渠道解读改革政策,帮助企业准确理解改革内容,引导行业积极参与改革实践。
此次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是推动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随着改革深入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将持续增强,产品质量将稳步提升,为建设健康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紧扣"一绿试点"发展机遇 常营集体赋能城市新空间建设
2025-08-14
金融众包平台落户亦庄破解融资难题 助推招商引资新引擎
2025-08-14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集中签约重点项目 赋能京津冀协同创新
2025-08-14
京台青年双创项目路演在京举行 两岸团队共拓合作新机遇
2025-08-14
京津冀16家开发区共筑人才协同平台 赋能区域产业升级
2025-08-14
京津冀三地立法协同迈入新阶段 道路运输管理成首项突破
2025-08-14
京津冀协同发展签约多领域项目 通航产业园等获重点推动
2025-08-14
京沪网约车平台深化合作 推动车辆资源共享破解打车难题
2025-08-14
全国铁路投资进度稳步推进 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协同发力
2025-08-14
全球产能合作新阶段启航 北京论坛共商'一带一路'机遇
2025-08-14
怀柔科学城:绘就宜业宜居品质蓝图 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
2025-08-14
顺义锚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多措并举布局创新发展新格局
2025-08-14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