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前四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健增长 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经济发展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1日
今年前四月,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160.8亿元,同比增长6%,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在招商引资和消费升级政策推动下,市场销售保持恢复态势,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部分商品品类表现亮眼,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从整体数据来看,北京消费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6%的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略有回落,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仍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见效,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商品消费结构呈现新特点
商品零售中,吃、穿、用、烧四类商品表现各异。吃类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实现同比增长5.6%,为保障民生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穿类商品增长0.4%,增速较为平缓,反映出服装消费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服装的品质、款式等有了更高要求。用类商品成为拉动商品消费增长的主力,同比增长8.9%,体现出居民在改善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而烧类商品受石油价格下降影响,同比下降16.7%,对整体商品零售增长形成一定拖累。
三、限额以上企业销售亮点突出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销售情况分析,部分商品品类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61.9%,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产品的迭代升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需求旺盛。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4%,居民对高品质、个性化日用品的需求增加,推动了该品类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1%,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相关促销政策也有效刺激了家电消费。这三类商品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部分商品品类面临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商品品类销售出现下滑。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7.7%,国际油价波动是导致该品类销售下降的主要原因。体育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7.2%,可能与消费需求变化、市场竞争格局调整等因素有关。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7%,汽车市场面临芯片短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销售增速放缓。这三类商品合计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2个百分点。
五、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显现
尽管部分商品品类存在波动,但北京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消费、体验消费和健康消费。在吃类商品中,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高品质农产品销售占比不断提升;在用类商品中,智能家电、节能环保产品、高端化妆品等销售增长较快。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商品消费上,服务消费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文化、旅游、健康、教育等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六、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发展
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线上购物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实体商业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仅拓宽了消费渠道,也促进了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升级,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区域消费市场协调发展
北京各区域消费市场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心城区凭借其商业资源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继续发挥消费引领作用;郊区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崛起,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商业网点的下沉,郊区居民的消费便利性和消费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区域消费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整体消费市场的活力。
八、政策支持为消费增长保驾护航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的改造提升力度,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业态,优化消费环境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北京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者前来消费。
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稳定增长,不仅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北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前,北京消费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商品品类销售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推动产业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同时,要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此外,还应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十一、持续优化商品供给结构
针对不同商品品类的销售情况,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商品供给结构。对于增长较快的通讯器材、日用品、家用电器等品类,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对于增长缓慢或下滑的品类,要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商品。
十二、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服务消费是消费增长的重要潜力所在。北京应进一步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业。加强服务标准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同时,要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旅游等,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
十三、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消费基础设施是保障消费市场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北京要继续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完善城乡商业网络,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加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同时,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消费环境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十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保障。北京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心。同时,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十五、激发消费潜力释放
要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需要多方面发力。一方面,要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升级。同时,要继续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如购物节、美食节等,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十六、展望未来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北京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消费供给将更加丰富,消费环境将更加优化,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等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更加深入,数字技术将在消费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消费市场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消费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从整体数据来看,北京消费市场展现出较强的韧性。6%的增速虽然较上年同期略有回落,但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仍保持了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北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及一系列促消费政策的落地见效,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在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商品消费结构呈现新特点
商品零售中,吃、穿、用、烧四类商品表现各异。吃类商品作为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实现同比增长5.6%,为保障民生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穿类商品增长0.4%,增速较为平缓,反映出服装消费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服装的品质、款式等有了更高要求。用类商品成为拉动商品消费增长的主力,同比增长8.9%,体现出居民在改善生活品质方面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而烧类商品受石油价格下降影响,同比下降16.7%,对整体商品零售增长形成一定拖累。
三、限额以上企业销售亮点突出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销售情况分析,部分商品品类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61.9%,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新产品的迭代升级,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讯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消费需求旺盛。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8.4%,居民对高品质、个性化日用品的需求增加,推动了该品类的快速发展。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3.1%,绿色智能家电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相关促销政策也有效刺激了家电消费。这三类商品合计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四、部分商品品类面临下行压力
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商品品类销售出现下滑。石油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7.7%,国际油价波动是导致该品类销售下降的主要原因。体育用品类商品零售额下降17.2%,可能与消费需求变化、市场竞争格局调整等因素有关。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6.7%,汽车市场面临芯片短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市场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销售增速放缓。这三类商品合计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2个百分点。
五、消费升级趋势持续显现
尽管部分商品品类存在波动,但北京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消费、体验消费和健康消费。在吃类商品中,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高品质农产品销售占比不断提升;在用类商品中,智能家电、节能环保产品、高端化妆品等销售增长较快。消费升级不仅体现在商品消费上,服务消费也在不断拓展新领域,文化、旅游、健康、教育等服务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新亮点。
六、线上线下融合加速发展
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电子商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线上购物已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方式。同时,实体商业也在不断创新经营模式,通过线上引流、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仅拓宽了消费渠道,也促进了传统零售业的转型升级,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七、区域消费市场协调发展
北京各区域消费市场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中心城区凭借其商业资源集中、交通便利等优势,继续发挥消费引领作用;郊区消费市场也在不断崛起,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商业网点的下沉,郊区居民的消费便利性和消费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区域消费市场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扩大消费规模,提升整体消费市场的活力。
八、政策支持为消费增长保驾护航
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重点商圈和特色商业街区的改造提升力度,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业态,优化消费环境等。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北京持续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消费能级和国际化水平,吸引更多国内外消费者前来消费。
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
消费作为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稳定增长,不仅直接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消费结构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升,成为推动北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当前,北京消费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如部分商品品类销售下滑、市场竞争加剧等。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推动产业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同时,要持续改善消费环境,加强市场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此外,还应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动力。
十一、持续优化商品供给结构
针对不同商品品类的销售情况,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优化商品供给结构。对于增长较快的通讯器材、日用品、家用电器等品类,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对于增长缓慢或下滑的品类,要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实惠的商品。
十二、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服务消费是消费增长的重要潜力所在。北京应进一步推动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加快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教育、体育等服务业。加强服务标准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服务消费需求。同时,要培育壮大服务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智慧旅游等,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
十三、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消费基础设施是保障消费市场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北京要继续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完善城乡商业网络,提升社区商业服务功能。加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同时,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消费环境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十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保障。北京要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健全消费者维权机制,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信心。同时,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促进消费市场健康发展。
十五、激发消费潜力释放
要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需要多方面发力。一方面,要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导居民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升级。同时,要继续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如购物节、美食节等,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
十六、展望未来消费市场发展趋势
展望未来,北京消费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消费供给将更加丰富,消费环境将更加优化,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消费结构将持续升级,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绿色消费等将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趋势。同时,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将更加深入,数字技术将在消费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北京消费市场将以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姿态,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密云经济开发区25号厂区:优质产业空间赋能区域招商引资
2025-08-13
京东“京商计划”:数字化赋能企业采购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025-08-13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定位:北京强化政治中心与廊坊核心区建设
2025-08-13
北京:财险产品备案改革落地 自主注册平台重塑市场格局
2025-08-13
北京昌平:华电科技园与昌发展共启能源电力创新合作框架
2025-08-13
北京工商:加减并举疏解非首都功能 聚力高精尖产业发展
2025-08-13
北京光伏产业新发展:能源局强调合理规模及招商引资举措
2025-08-13
北京海淀:小额消费贷占比超六成 普惠金融激活消费潜力
2025-08-13
中关村:外籍人才领衔国家科技项目 新政打造国际创新高地
2025-08-13
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新暖流 布鲁塞尔与北京协同推进全球复苏
2025-08-13
政务服务迈入指尖时代 国务院客户端助力北京行政效能提升
2025-08-13
中关村怀柔园上半年经济指标快速增长 招商引资添发展动能
2025-08-13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