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育动能 中国工业筑牢经济压舱石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挑战,工业领域作为国民经济的核心支柱,首当其冲。国家将稳定工业增长,确保一季度良好开局作为关键任务,通过有力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在承压中平稳运行与转型升级。其中,招商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吸引高端产业要素、优化区域工业布局的重要抓手,为全年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积极应对挑战巩固发展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针对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如芯片供应短缺、国际物流不畅、局部地区电力供应阶段性紧张、特定领域用工难等问题,实施了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行动。特别设立了协调机制,全力保障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行业的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供应,维护产业链运转秩序。通过建立重点省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加强运行监测和精准调度,有效缓解了供给冲击压力,增强了生产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二、聚焦新动能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被置于稳定工业增长的突出战略位置。一方面,国家系统梳理并着力打通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要素保障与制度障碍。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针对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等薄弱环节强化创新支持。例如,在北京市、上海市、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等具备优势的区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另一方面,优化新兴产业布局,瞄准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生态。
三、深化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同步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一是大规模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中央财政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原材料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以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等消费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二是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上云用数赋智”。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探索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路径。三是积极拓展新模式新业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提升传统消费品品质,积极开发适老化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绿色健康食品等。鼓励定制化、个性化生产,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在装备制造等领域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如设备远程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制造等,延伸产业价值链。
四、综合施策成效显现巩固宏观之基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针对性的措施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生产秩序逐步稳定恢复,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势明显,彰显创新驱动的力量。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由点及面深度推进,为工业长远发展积蓄了动能。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工业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在压力中展现出稳步向好的基本盘,并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稳固根基与发展潜力。
一、积极应对挑战巩固发展基础
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国家层面密集出台稳增长政策组合拳,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针对供给侧的突出矛盾,如芯片供应短缺、国际物流不畅、局部地区电力供应阶段性紧张、特定领域用工难等问题,实施了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行动。特别设立了协调机制,全力保障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重点行业的关键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稳定供应,维护产业链运转秩序。通过建立重点省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联系服务机制,加强运行监测和精准调度,有效缓解了供给冲击压力,增强了生产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二、聚焦新动能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被置于稳定工业增长的突出战略位置。一方面,国家系统梳理并着力打通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要素保障与制度障碍。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针对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等薄弱环节强化创新支持。例如,在北京市、上海市、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地区等具备优势的区域,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另一方面,优化新兴产业布局,瞄准具有全局带动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以及新能源汽车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创造良好生态。
三、深化赋能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升级
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同步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一是大规模推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中央财政资金给予引导支持,鼓励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产品结构。重点推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原材料行业的绿色化、低碳化转型,以及机械、汽车、轻工、电子等消费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二是加速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鼓励“上云用数赋智”。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广节能降碳先进技术,严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在重点行业和领域探索资源高效循环利用路径。三是积极拓展新模式新业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着力提升传统消费品品质,积极开发适老化产品、智能家居产品、绿色健康食品等。鼓励定制化、个性化生产,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在装备制造等领域探索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如设备远程运维、全生命周期管理、共享制造等,延伸产业价值链。
四、综合施策成效显现巩固宏观之基
通过一系列系统性、针对性的措施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的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生产秩序逐步稳定恢复,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畅通水平有效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势明显,彰显创新驱动的力量。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由点及面深度推进,为工业长远发展积蓄了动能。尽管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工业体系经受住了考验,在压力中展现出稳步向好的基本盘,并为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彰显了中国制造的稳固根基与发展潜力。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京招商】工信部总工程师强调强化电子信息产业链协同 打造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2025-07-15
【北京招商】家电行业利润增长两成 线上消费与结构升级成关键支撑
2025-07-15
北京总部经济论坛聚焦供给侧改革 共商招商引资新路径
2025-07-15
【大兴区招商】大兴区火灾处置快速涉嫌者已被控制
2025-07-15
【顺义区招商】顺义区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业务上线 首笔电子凭证发送成功
2025-07-15
【北京招商】中广核战略入股桂林银行 开启跨领域深度协同合作
2025-07-15
【石景山区招商】石景山区工商联再次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2025-07-15
【北京招商】京津冀加速构建石墨烯产业集群 唐山成区域发展核心
2025-07-15
【北京招商】北京经开区企业加速布局碳中和业务 探索钢铁行业绿色转型路径
2025-07-15
宝坻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亿元京企项目落户促产业升级
2025-07-15
【北京招商】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北京举办 共享创新驱动发展新机遇
2025-07-15
昌平区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招商引资成效超预期
2025-07-15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