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制度改革构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格局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2日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土壤。为激发市场活力,中国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清除隐性门槛,提升政务服务效率,有力推动了招商引资提速增效。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市场主体规模稳步扩大,支撑了数亿人口的就业基本盘,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根基。
一、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破除隐性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国务院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重点破除审批繁琐、市场准入限制等隐性壁垒。2018年,全国全面实施"多证合一"制度,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4个工作日内。广东省深圳市率先推行"秒批"服务,实现企业注册线上秒批;上海市优化负面清单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许可事项,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场监管总局牵头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例如清理废除一批歧视性地方保护措施,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下、经营好"。改革措施显著提升了市场活跃度,2019年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门槛,企业开办便利化指数持续提升。
二、加强法治化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法治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支柱。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颁布,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了企业平等保护原则。司法机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统一裁判标准,减少企业维权成本。浙江省杭州市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对侵权纠纷实现一站式处理;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2020年查处了一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这些举措增强了制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企业通过法治化路径获得公平市场环境。
三、推动国际化举措提升外商投资便利,融入全球市场体系
中国以高水平开放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限制。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至全国多个区域,如北京市实施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负面条目从2017年减少近一半,外商独资企业设立周期大幅缩短。世界银行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全球排名稳步上升,部分指标如跨境贸易便利化位居前列。广东省引入国际仲裁机制,简化外资企业争端解决程序;上海市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数字化服务平台,提升了跨境投资便捷度。招商引资因国际化改革而加速,外资流入规模稳定增长。
四、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效率与获得感,助力市场主体成长
聚焦企业痛点,政务服务向"网上办、一次办"转型。全国推行"一网通办"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例如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90%以上事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简化企业办事流程,如深圳市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全域通用。2019年起,市场监管总局推动"证照分离"全覆盖,企业在办理许可时享受高效服务。服务优化带来明显获得感,企业满意度连年提升,2020年疫情背景下,政务服务数字化助力企业平稳复工,巩固了经济韧性基础。
上述举措的集成推进,使市场主体总量于近年突破1.5亿户大关,承载了超过7亿人的就业保障,标志着制度红利转化为发展实绩。未来,需继续统筹改革深化、法治完善与开放深化,进一步释放市场潜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获取园区招商政策资料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
  • 其他相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