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潮白河下游将添8000亩湿地 打造京东生态廊道
所属地区:北京-通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水环境建设迈出关键步伐,通州潮白河下游将新增总面积超8000亩的贾后疃、于辛庄两大湿地,通过生态修复、功能整合与跨区域协同治理,构建水绿相融的生态廊道,为区域招商引资创造优质环境,助力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
一、生态格局优化:从上游绿带到下游补位
潮白河作为贯穿北京北部的重要水系,流经延庆、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区域,其中通州段长43公里,是北京与河北的界河,承担着区域生态屏障与水资源调节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北京上游区域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在顺义、怀柔、密云等地建成多座大型湿地与森林公园,"水上森林"景观错落分布,绿植花卉点缀河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游生态缓冲带。然而,潮白河下游的通州河段长期缺乏规模化绿色生态空间,与上游生态建设形成反差,也制约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品质的提升。为补齐这一短板,相关部门将通州治水划分为"两带六片区",其中潮白河生态带建设聚焦下游区域,通过新建贾后疃、于辛庄两大湿地,构建覆盖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体系。
二、湿地规划蓝图:双区联动的空间设计
贾后疃湿地与于辛庄湿地作为潮白河下游生态带的核心工程,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互补联动。贾后疃湿地位于潮白河"几字弯"位置,地处行政办公区东侧约10公里,面积约38公顷,依托河道自然弯曲形态构建生态缓冲;于辛庄湿地面积更大,接近500公顷,两大湿地相距不足10公里,总面积超过8000亩,共同构成下游生态治理的关键节点。于辛庄湿地规划范围内保留了零星分布的村庄,项目实施方在设计中融入乡村肌理保护理念,借鉴成熟的文旅融合模式,通过湿地水系环绕村庄布局,形成"湿地抱村、村映湿地"的特色景观,既保护了原有村落风貌,又赋予传统乡村新的生态价值。
三、功能复合构建:生态、民生与产业融合
两大湿地在功能设计上实现多重价值整合。生态保护方面,根据不同区域的水位、流速差异,将栽种多种水生植物,构建溪流、沼泽、水上森林等多样化生境,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是核心功能之一,潮白河上游经湿地净化后水质可达地表四类,但下游受自然冲刷等因素影响水质有所下降,流经贾后疃、于辛庄湿地后,通过水生植物的吸附、过滤作用,可使水质再次恢复至地表四类标准。民生服务方面,在生态保护区外专门划分亲水娱乐区,设置步行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产业融合方面,于辛庄湿地所在的西集镇是传统农业重镇,项目将融入创意农业元素,通过湿地景观与农业生产结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业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四、跨域协同治理:京津冀共护界河生态
潮白河作为跨京津冀的界河,其生态治理需突破行政区域限制。通州与河北北三县隔河相望,目前河流东岸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若不加以治理,将对两大湿地的动植物生存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北京联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河北省建立跨区域协同治水机制,共同制定潮白河全流域治水推进计划,明确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重点任务。通过统一规划、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确保湿地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界河两岸生态环境同步改善。
五、建设推进路径:从规划到落地的时间表
为确保湿地项目有序推进,相关部门制定了明确的实施计划。项目团队于前期完成实地勘察、生态评估与规划设计,2018年6月前完成贾后疃、于辛庄两大湿地的总体规划编制,明确建设内容、技术标准与实施步骤。在规划指导下,力争2018年开工建设,通过科学施工减少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推进水生植物种植、水系梳理、设施配套等工程。按照计划,项目于201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届时潮白河下游沿岸将形成大片湿地与森林景观,成为串联京东的生态廊道,不仅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承载力,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一、生态格局优化:从上游绿带到下游补位
潮白河作为贯穿北京北部的重要水系,流经延庆、密云、怀柔、顺义、通州等区域,其中通州段长43公里,是北京与河北的界河,承担着区域生态屏障与水资源调节的重要功能。近年来,北京上游区域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在顺义、怀柔、密云等地建成多座大型湿地与森林公园,"水上森林"景观错落分布,绿植花卉点缀河岸,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游生态缓冲带。然而,潮白河下游的通州河段长期缺乏规模化绿色生态空间,与上游生态建设形成反差,也制约了北京城市副中心生态品质的提升。为补齐这一短板,相关部门将通州治水划分为"两带六片区",其中潮白河生态带建设聚焦下游区域,通过新建贾后疃、于辛庄两大湿地,构建覆盖全流域的生态保护体系。
二、湿地规划蓝图:双区联动的空间设计
贾后疃湿地与于辛庄湿地作为潮白河下游生态带的核心工程,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互补联动。贾后疃湿地位于潮白河"几字弯"位置,地处行政办公区东侧约10公里,面积约38公顷,依托河道自然弯曲形态构建生态缓冲;于辛庄湿地面积更大,接近500公顷,两大湿地相距不足10公里,总面积超过8000亩,共同构成下游生态治理的关键节点。于辛庄湿地规划范围内保留了零星分布的村庄,项目实施方在设计中融入乡村肌理保护理念,借鉴成熟的文旅融合模式,通过湿地水系环绕村庄布局,形成"湿地抱村、村映湿地"的特色景观,既保护了原有村落风貌,又赋予传统乡村新的生态价值。
三、功能复合构建:生态、民生与产业融合
两大湿地在功能设计上实现多重价值整合。生态保护方面,根据不同区域的水位、流速差异,将栽种多种水生植物,构建溪流、沼泽、水上森林等多样化生境,为鸟类、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水质净化是核心功能之一,潮白河上游经湿地净化后水质可达地表四类,但下游受自然冲刷等因素影响水质有所下降,流经贾后疃、于辛庄湿地后,通过水生植物的吸附、过滤作用,可使水质再次恢复至地表四类标准。民生服务方面,在生态保护区外专门划分亲水娱乐区,设置步行道、观景平台等设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产业融合方面,于辛庄湿地所在的西集镇是传统农业重镇,项目将融入创意农业元素,通过湿地景观与农业生产结合,发展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等业态,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四、跨域协同治理:京津冀共护界河生态
潮白河作为跨京津冀的界河,其生态治理需突破行政区域限制。通州与河北北三县隔河相望,目前河流东岸仍存在污水直排现象,若不加以治理,将对两大湿地的动植物生存造成负面影响。为此,北京联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河北省建立跨区域协同治水机制,共同制定潮白河全流域治水推进计划,明确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资源调配等重点任务。通过统一规划、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确保湿地生态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推动界河两岸生态环境同步改善。
五、建设推进路径:从规划到落地的时间表
为确保湿地项目有序推进,相关部门制定了明确的实施计划。项目团队于前期完成实地勘察、生态评估与规划设计,2018年6月前完成贾后疃、于辛庄两大湿地的总体规划编制,明确建设内容、技术标准与实施步骤。在规划指导下,力争2018年开工建设,通过科学施工减少对现有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推进水生植物种植、水系梳理、设施配套等工程。按照计划,项目于201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届时潮白河下游沿岸将形成大片湿地与森林景观,成为串联京东的生态廊道,不仅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生态承载力,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北京通州区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通州国际物流枢纽崛起 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2025-09-09
通州塑造政务服务产业群 驱动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2025-09-09
通州文创产业聚势腾飞 大运河畔绽放文化新名片
2025-09-09
通州"十联办"机制开启数据共治新纪元
2025-09-09
通州副中心协同跨界规划共建区域新格局
2025-09-09
通州环球主题公园构建全域产业链新蓝图
2025-09-09
通州园金桥基地多维度优化企业服务生态
2025-09-09
通州9项公路工程通车 夯实城市副中心发展基石
2025-09-09
通州强化人才政策提升企业招聘户籍劳动力积极性
2025-09-09
通州引资汇聚增长新势力 产业集群升级注入活力
2025-09-09
通州副中心建设提速撬动千亿级投资机遇
2025-09-09
通州区加速城市副中心综合规划战略布局
2025-09-09
北京通州区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通州区关于开展2025年度科技创新人才资助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
2024-12-19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城市副中心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2024-12-19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推进通州区家园中心规划建设运营的意见(试行)
2024-12-05
通州区关于公示2024年通州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项目拟支持名单的通知
2024-12-05
通州区关于印发《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普及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2024-11-29
北京市通州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开展2024年通州区创新联合体建设后补助申报的通知
2024-10-10
北京通州区产业园区
-
北京通州绿色食品园区
北京-通州区
-
出版发行物流中心
北京-通州区
-
永顺互联创客孵化器
北京-通州区
-
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
北京-通州区
-
通州高新科技创业园
北京-通州区
-
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
北京-通州区
北京通州区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通州区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