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引领制造与网络融合新纪元

制造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本次在京召开的全国性会议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会议明确制造业需加速动能转换,强化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协同,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全球高端要素集聚,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战略支撑。
一、技术突破构筑强国根基
集成电路领域实现28纳米工艺量产,大飞机工程取得里程碑式成就,航空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跃上新台阶。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跻身国际主流标准体系,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研发稳步推进,多个"卡脖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母机精度与可靠性持续优化。
二、融合创新激活产业生态
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长三角地区建成700余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京津冀地区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布局超20个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通过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实现研发周期平均缩短35%,能耗监测精度提升至98.5%。
三、创新体系强化支撑能力
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联合200余家产业链单位攻克固态电池技术,北京顺义区落地产业化基地。上海浦东新区建设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金属3D打印材料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全国布局2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珠三角地区形成高端装备协同研发网络。
四、战略工程深化实施路径
聚焦《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实施:
1. 智能制造工程在深圳龙岗区打造全要素数字化样板
2. 工业强基工程突破高端轴承钢等12类基础材料
3. 绿色制造工程创建300家国家级示范工厂
4.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推动手术机器人等重大设备国产化
5.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覆盖动力装备等战略领域
五、开放协作提升创新能级
构建"技术创新+资本对接"双轮机制:
- 在京设立400亿元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
- 苏州工业园区搭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 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落地47个合作项目
通过跨境数据流动试点,吸引全球研发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
六、人才梯队保障持续发展
推行"新工科"教育改革覆盖127所高校,建立30个现代产业学院。实施专项引智计划,在西安高新区建设集成电路人才培训基地。完善技术入股机制,国企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提升至70%。强化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年培训数字化技术人才超百万。
当前北京正驱动全国产业体系深刻变革,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引擎,加速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链。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链条的深度渗透,工业增长模式正由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和效率提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