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崛起新动能 委员献智副中心发展蓝图
所属地区:北京-通州区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30日
北京市政协聚焦行政副中心规划建设,通过多层次协商机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其专项调研与民主监督成果正转化为招商引资的重要政策支撑。本年度重点议题围绕基础设施升级、生态环境治理、文化资源整合等领域展开系统性建言。
一、顶层设计与产城融合协同推进
针对行政副中心建设,政协委员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发展架构:交通网络实施骨架加密工程,推动轨道交通站点与商务核心区无缝衔接;生态修复采取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建立海绵城市示范区;产业导入聚焦科技研发与文化创意双轮驱动,出台专项招商引资政策吸引高附加值企业总部入驻。调研报告建议设立智慧城市建设基金,强化物联网技术在市政管理中的应用场景开发,通过数字赋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二、水域治理带动区域生态革命
城建环保委员会启动水环境专项民主监督行动,实地考察北运河、潮白河流域38处关键节点。监督报告指出需建立"厂-网-河"联动机制,重点升级再生水厂膜处理工艺,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智能化改造工程。委员提案将水环境治理与城市风貌营造相结合,提出打造滨水经济带的创新方案,建设水上运动中心与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形成绿色产业新增长极。
三、文化基因激活城市创新底蕴
文史学习委员会牵头开展大运河文化带深度调研,系统梳理通州古城漕运文化遗存。研究成果揭示三条活化路径:以三庙一塔为核心创建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依托张家湾古镇打造影视文创基地,开发运河主题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性提出建设"运河文化基因库",推动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创新,培育特色文化消费产业链。
四、协同发展机制突破行政壁垒
针对京津冀产业对接困局,专题协商会形成跨区域协作创新方案:共建智能制造产业走廊,在通武廊地区试点税收分享机制;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平台,推动三地重点实验室设备共享;创建职业技能人才联合认证体系。监督报告特别强调需建立首都机场与副中心的空铁联运系统,完善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服务平台。
五、民生保障织就高品质生活网
社会福利领域协商聚焦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监督问政中发现医疗保障存在三大断点:用药目录差异、结算系统分立、报销周期冗长。委员建议搭建四级医疗联合体,统一城乡居民医保药品目录,建立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平台。经济委员会同步推出低收入帮扶"金种子计划",通过乡村旅游升级带动农宅改造、特色种植、民宿运营的增收链条。
当前,各项专题协商成果已形成七类政策建议清单,涵盖绿色建筑标准修订、文化产业用地创新、区域碳交易机制等核心领域。通过制度化协商平台,政协委员持续为行政副中心建设提供全周期智力支持,其政策建议转化率达八成,有效推动发展规划从蓝图走向现实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