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振兴铺展新画卷 长三角项目集群加速成型

医疗医药产业 长三角 产业集聚区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各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快中医药重大项目布局,围绕国家战略部署推进产业升级,强化中西医资源整合,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一、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速
依托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优质资源,打造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同步在河南、四川、陕西等省份建设区域中医医疗中心。通过硬件升级与学科联动,提升重大疾病中西医协同诊疗能力,缩短跨区域就医距离。
二、构建产学研融合创新体系
针对中药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建立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强化古籍文献数字化保护,推动经典名方二次开发,建立中药疗效循证评价体系,加速科研成果临床落地。
三、布局国家级疫病防治基地
在华东、华中等6大区域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基地,整合温病学派理论和现代防控技术。配备移动中药制剂平台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形成"防-治-康"一体化公共卫生屏障。
四、中西医协同模式全面推广
在浙江、山东等地试点中西医联合诊疗制度,推动综合医院设立中医科室,制定30种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推广"西医诊断+中医干预"肿瘤治疗模式,建立中西医协同疗效评价标准。
五、促进优质资源县域下沉
实施县级中医医院提质工程,重点支持边疆及脱贫地区设施升级。通过长三角、珠三角三甲医院对口帮扶机制,开展远程会诊和人才定向培养,县域中医专科覆盖率将超90%。
六、中医药产业投资迎来窗口期
中央财政对中医药重大项目投入预计超"十三五"两倍,同步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中医药产业基金。上海张江、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30余个产业园区设立专项政策,吸引现代中药制剂和智能诊疗设备项目入驻。
七、人才梯队建设突破发展瓶颈
实施"岐黄工程"培育千名领军人才,增设中医疫病学、中药制造等交叉学科。扩大师承教育规模,基层中医馆专业人员培训覆盖率年内将达100%,化解传承断层风险。
八、全产业链转型助推国际化进程
构建从中药材种植到健康服务的闭环生态,推进中药炮制标准化和智能制药设备应用。支持中药配方颗粒国际标准研究,2024年已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增30个中医药海外中心。
在国务院中医药特色发展政策推动下,资本市场加速流向中药创新和智慧服务领域。随着科研评价体系革新与医保支付机制优化,中医药在慢病防治、康复护理领域的独特价值将持续释放,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核心动能。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招商中心
400-162-2002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

立即获取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2-2002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招商
  • 租购厂房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