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园区入选智能制造试点 38个行业开启转型新篇
智能制造产业
制造业
所属地区:北京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18日
2015年,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产生,覆盖38个行业、21个地区,为各地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也标志着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旨在通过关键环节突破,形成可推广经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一、试点示范行动的战略背景
2015年,我国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这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当时,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智能化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在此背景下,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既是应对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动选择,也是推动国内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抓手。专项行动聚焦制造领域痛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为后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项目覆盖的行业与区域特点
此次入选的试点示范项目覆盖38个行业,涵盖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优势产业,也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区域分布看,项目涉及21个地区,包括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等制造业大省(市),以及中西部重点工业城市,形成了东中西部协同推进的格局。这种广泛的行业与区域覆盖,既体现了智能制造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也反映了各地依托产业基础推进转型的积极态势。
三、试点实施的核心推进路径
专项行动明确以制造活动关键环节为切入点,重点突破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核心领域。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同时,注重项目的成长性与可复制性,优先选择技术基础扎实、示范效应突出的项目,通过“点上突破”积累经验,再逐步向全行业推广,形成“试点—总结—推广”的良性循环。
四、智能制造的发展价值与意义
智能制造不仅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能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对于国家层面而言,发展智能制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动能、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越。
五、试点推进的科学方法与原则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研发、装备升级、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专项行动强调,智能制造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经历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试点过程中,注重加强部门协同与政策联动,完善配套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要素保障,确保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六、经验总结与推广应用方向
试点示范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评估,总结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成功做法,包括技术路径选择、管理模式创新、产业链协同机制等。这些经验将通过政策文件、案例汇编、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制造业各领域推广,引导更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整体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七、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
入选试点的地区依托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提升了制造业发展质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产品不良率显著下降;珠三角地区则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推广智能制造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制造,增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当地制造业的核心优势,也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地。
八、对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效应
试点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呈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成果。在机械装备行业,智能生产线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加工的自动化与精密化;在纺织行业,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定制。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等问题,也带动了相关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突破,为制造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新动力。
九、企业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专项行动始终将企业作为智能制造推进的核心力量,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参与试点的企业普遍加大了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投入,部分龙头企业还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既确保了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引领能力。
十、未来推进智能制造的重点方向
随着试点示范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进一步聚焦以下方向: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工业软件、高端传感器等“卡脖子”领域;二是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数据接口、平台架构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三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既懂制造技术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一、试点示范行动的战略背景
2015年,我国启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这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当时,全球制造业正经历深刻变革,智能化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方向。在此背景下,通过试点示范探索智能制造发展路径,既是应对国际产业竞争的主动选择,也是推动国内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抓手。专项行动聚焦制造领域痛点难点,以点带面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为后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二、项目覆盖的行业与区域特点
此次入选的试点示范项目覆盖38个行业,涵盖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领域,既有传统优势产业,也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区域分布看,项目涉及21个地区,包括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等制造业大省(市),以及中西部重点工业城市,形成了东中西部协同推进的格局。这种广泛的行业与区域覆盖,既体现了智能制造在不同领域的适用性,也反映了各地依托产业基础推进转型的积极态势。
三、试点实施的核心推进路径
专项行动明确以制造活动关键环节为切入点,重点突破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服务等核心领域。在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企业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同时,注重项目的成长性与可复制性,优先选择技术基础扎实、示范效应突出的项目,通过“点上突破”积累经验,再逐步向全行业推广,形成“试点—总结—推广”的良性循环。
四、智能制造的发展价值与意义
智能制造不仅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更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通过智能化改造,企业能够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实现从“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对于国家层面而言,发展智能制造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培育新动能、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跨越。
五、试点推进的科学方法与原则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研发、装备升级、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管理创新等多个方面。专项行动强调,智能制造作为新生事物,需要经历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坚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在试点过程中,注重加强部门协同与政策联动,完善配套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和要素保障,确保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
六、经验总结与推广应用方向
试点示范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评估,总结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成功做法,包括技术路径选择、管理模式创新、产业链协同机制等。这些经验将通过政策文件、案例汇编、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制造业各领域推广,引导更多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整体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
七、对区域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
入选试点的地区依托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提升了制造业发展质量。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以上,产品不良率显著下降;珠三角地区则在电子信息产业中推广智能制造模式,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共享与协同制造,增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当地制造业的核心优势,也为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环境,吸引更多高端产业项目落地。
八、对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效应
试点项目在技术应用上呈现出鲜明的创新导向,大量采用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的成果。在机械装备行业,智能生产线实现了关键零部件加工的自动化与精密化;在纺织行业,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柔性生产与个性化定制。这些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耗大等问题,也带动了相关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的突破,为制造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新动力。
九、企业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专项行动始终将企业作为智能制造推进的核心力量,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智能化改造方案。参与试点的企业普遍加大了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智能化投入,部分龙头企业还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这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既确保了技术应用与市场需求的紧密结合,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引领能力。
十、未来推进智能制造的重点方向
随着试点示范项目的深入实施,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将进一步聚焦以下方向: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工业软件、高端传感器等“卡脖子”领域;二是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推动数据接口、平台架构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三是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打造一支既懂制造技术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这些举措,持续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北京招商项目
更多项目
北海汇聚蓝色动能 共创中国-东南亚海洋合作新图景
2025-08-18
门头沟:引智引技激活企业创新 构建高精尖产业生态
2025-08-18
第六届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亦庄启幕
2025-08-18
北京怀柔: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赋能区域招商引资
2025-08-18
北京基金小镇:构筑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金融新引擎
2025-08-18
北京基金小镇:以全链条服务构建金融产业发展新生态
2025-08-18
北京金融科技产业新蓝图:一区一核引领多点协同发展
2025-08-18
北京金融园区迎来保险创新:首批相互保险社获批筹建
2025-08-18
北京开发区:企业发展“好声音”奏响高质量发展序曲
2025-08-18
北京顺义新三板加速器:赋能企业,驱动区域经济升级
2025-08-18
永清产业新城崛起:临空经济与智慧物流双轮驱动新格局
2025-08-18
枝江酒业逆势增长背后:白酒行业寒冬中难掩结构性困境
2025-08-18
北京优惠政策
更多政策
20242025年度通州区马驹桥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暨复审工作方案
2024-06-25
北京市顺义区北小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规范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26
北京市顺义区张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8
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
2024-01-10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4-01-02
通州区永顺镇规范村级集体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2023-12-29
北京市顺义区北石槽镇人民政府辅助执法人员管理办法(暂行)
2023-11-29
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编制说明
2021-11-01
北京招商引资
招商政策
投资流程
土地招拍挂
厂房价格
注册公司
优惠政策
北京投资流程
外商投资
买地自建
厂房租赁
写字楼租赁
公司注册
优惠政策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立即获取